人类的大脑喜欢有结构的事物,也容易理解一个有结构的故事。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本质上都是一个个结构化的故事。结构化是人类的底层能力,结构化思维是大脑认识外部世界的利器。
同时,大脑的长期记忆是有选择性的。人类的长期记忆像一个个的抽屉,每个抽屉都有标签,没标签的信息进不去,这就是每个人眼里的《哈姆雷特》和《红楼梦》各不相同的原因所在。面对职场上的各类场景,应该尽可能采用结构化的方式处理,这样做可以增加我们长期记忆中的标签种类,将更多信息放入记忆抽屉——相同标签的抽屉越多,人与人之间越能够互相达成理解和共识。
将务虚会结构化可以从三个底层逻辑进行思考:
底层逻辑一:目标逻辑——结构化问题
-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 我们做这件事最可能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 为了达成该目标我们应该作哪些事(罗列出数十件事62)?
底层逻辑二:抽屉逻辑——结构化工具
- 采用适合的工具、方法将事件结构化63——设计不同的抽屉。
- 将罗列出的事件放入不同的抽屉中。
底层逻辑三:重点逻辑——结构化观点
- 在同类抽屉的基础上分析事件,逐渐形成整体认知。
- 采取帕累托法则(二八法则)抓重点、挑选出最适合当前情境的一到三个观点(不超过三点)。
务虚讨论会面对的是企业中的复杂问题,它需要在人类本能之上架构起更规范的结构化思维,使得参会者头脑更加清晰,思考更加敏锐,表达更加精炼,以达到更好的会议成果。在务虚讨论会的情境下,有结构化问题激发讨论、有结构化工具引导思考、有结构化观点形成认知,同时,有结构化的互动导致“化学反应”生成,直觉和理性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演变为对未来清晰地思考和共识。
系统化思维与结构化思维类似,二者强调的角度不同,都属于企业经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
以上三个逻辑指出了务虚讨论会进程的设计思路——基本可以由五个模块构成。首先,由主持人(或邀请其他人)进行引导发言,清晰地告知参会者议题的背景和内容(为什么和是什么、结构化问题);第二,可以用头脑风暴法罗列出应该做的若干事项(结构化问题);第三,可以请相关专家针对某结构化工具进行引导发言,介绍使用方法和内涵(结构化工具);第四,采用该结构化工具将事项进行归类(如PEST分析,结构化工具);第五,在分类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讨论其中的要点、形成对事件的观点,观点不在多而在精(结构化观点)。现实中可以有多种变体,不过万变不离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