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WR品牌销售额剧跌的缘由

WR品牌是个饮料市场的新兴品牌,笔者曾担任该品牌的营销顾问。该品牌的产品主要分为米酒和芦荟饮料两个系列,口味、品质等都还不错。

在该品牌刚面市的阶段,通过“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和干劲,借助从银行贷来的数万元市场推广费用,在其所处的省会市场,该品牌先从娱乐休闲场所、体育场所、各小区便民超市和各大中型卖场等重点网点开始,在一个月内将其产品迅速铺到了目标网点中近70%网点的货架。

有努力就有收获,第一个月,其销售额就达到了可喜的65万元,第三个月更达到了110万元,之后的两、三个月内,该品牌的月销售额都比较稳定地维持在95万元左右。但在半年以后,其月度销售额却急剧下跌至50万元上下,几乎仅为原月度销售额的1/2。经过一番涉及销售激励与管理、市场铺货率、产品上架情况、竞品举措的内外调研,笔者发现WR品牌销售额剧跌的原因,几乎与笔者前两年碰到的一个案例(该案例全文,请参阅本章第四节)有着惊人的相似。

这些原因就是:

(1)基础营销系统不够扎实,未能重视和落实补货,以至本为自己占有的终端货架被对手补缺。

经过市场摸底调研发现,WR品牌的市场铺货率竟由三个月前的80%左右,飞速下滑到了42%。铺货上架率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市场占有率,可以想见,WR品牌的衰退完全符合市场规律。

(2)理货未能得到重视,以至自己的产品被竞品挤在了不受人注意的角落。

产品上架的网点本来就已不多,不少上架的产品又无法正常进入目标消费者的视野,市场不遭受惨重打击才怪。

(3)对销售人员(含销售管理人员)的激励、监管措施未能跟上,未能落到实处。

WR品牌的销售人员在历经一个季度的冲锋陷阵后,发现公司当初所承诺的业务提成等奖励迟迟兑不了,这极大地影响了从普通销售人员到销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懈怠和窝工的情绪及行为开始蔓延——许多销售人员不是整天待在办公室里看报喝茶,就是跑出去打牌或做兼职。如此,客情又怎能得到有效维系,新的销售网点又怎么可能增加?

可惜的是,大多数时间忙于银行贷款和其他业务应酬的WR公司的决策人,竟未能及时察觉到这些异常情况;甚至到了不得不查找病因的时候,召集销售人员多番开会,也不能肯定销售额剧跌的原因到底出自哪里。这些现象反映出,企业的市场基础运营系统存在很大的问题。

本不难诊断和发觉的问题,但为什么会有许多企业一个又一个地反复上演这种“飞蛾扑火”的情况呢?

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

其一,对产品的高效运作机制未能建立、健全及落到实处。

其二,对销售人员的激励与监管不到位,这又使销售系统缺乏基本的预警。

接下来,就让我们先从如何进行产品货流终端的高效运作逐一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