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练习内功太极拳须注意的事项

练功之时要求:舌抵上腭,唇齿微合,用鼻呼吸,身体中正,沉肩坠肘,头正悬尾,尾闾收住,上下相随一致。落步分虚实,处处求圆满,眼神视手的前方,呼吸全凭自然,上下左右相系,阴阳刚柔分清,内外相合,静心敛神,无思无虑,去除各种杂念。每招每式求其外形顺随、舒适,毫不僵硬。如此自能胸膈开展,血气调和,对于身心大有益处。否则,气隔胸隔,浮而不定,(俗称憋气)不仅得不到益处,反而会由此引出疾病。

练习拳架子,犹如练习写字,次数多了则字写得就工整。又如临帖,临摹次数愈多,则字迹愈佳。每次练拳最好连续打二遍,因为第一遍练习,仅是舒展筋骨而已,第二遍才能增进功夫。练拳时间,最好每天能练二次以上。即于清晨起床后,洗漱完毕,喝一杯温水。晚上饭后一小时以后,各练一次,毎次练习均在一个半至两个小时为宜。每次练习,一定要均匀,不可先慢后快,或先快后慢。因为只有慢,才能挂上腰,才能感悟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更不可有缺陷、凸凹、断续之处。只有匀,才能式式贯穿,只有式式贯穿,连绵不断,才称之为“长拳”。不可理解为胳膊腿伸长之意。如果将腰的练法掌握了,松的概念弄淸楚了,练到纯熟,呼吸自然,内外能合一,精气神就能显露出来了。在此基础上,可将全套拳用左式(即:反式)来盘。如果能将全套左式架子练至如同右式那样,绵绵不断,则功夫更进一层。因左右均能应用,就无偏重之弊,这一点欲求真功者,不可不知。至于定步推手、散手、器械等,最好待内功真正练出来时,再练为好,免得滑入肢体动作,而影响功夫的进展。总之,练习内功太极拳需徐徐渐进,才能成就,否则,真功难成。

练习内功太极拳之初,身体会有不适反应,比如全身无力,或手足发酸等,这些都是生理上的反应,不妨碍练功。这是身体中新陈相替的关系,不足为虑。只需每天多休息一会,过几天后这种现象就会消失,而且精力会比以前更充沛。此外,还有其他现象;如胃口大开等,这是因为练功使体内消耗增多,并且需要补过去所亏。但等到身体内部气份养足,亏者业已补全,则气血调和,就没有上述现象了。其食量也恢复和以前一样,即所谓“气足不思食。”

嗜睡也是练功的反应之一。初学者多贪睡眠,每天要睡八、九个小时,这是内部血行较快,身体疲乏的缘故。必须有较长时间休息,才能恢复全身精神。练功日久之后,这一现象也会自行消失,恢复常态。练至功深时,就不需要长时间的睡眠,每日只需五六个小时睡眠就足够了,即所谓“神足不思眠。”

关于房事,其理亦然。练至精气神充足之时,反而不思念房事,或只是稍有动心,即所谓“精足不思淫。”有人会问,练内功究竟可否行房事?饮食可否有忌口?答曰:并非不可。一切均随其自然,但要应当节制。就是不练内功的,也要有所节制。在忌口方面,酸甜苦辣,均无不可。练内功太极拳能否吸烟,喝酒?一般来说是可以的。但酒宜少饮,烟宜少吸,在喝酒以后,不宜马上练拳,过量更不宜练功。这样对身体有大害,尤其对大脑和心脏,要特别注意。练功之后,不可以马上吸烟,它会有损呼吸,于肺部不利。所以,练内功太极拳者,忌烟、忌酒更有利于功夫的休养。

对于初练内功太极拳的人来说,呼吸要特别注意,务必自然,不要注意气的运用,以免造成气滞。行功心解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这里的气,指练的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也包括人的呼吸之气,要求的是“自然”。又说:“气以直养而无害。” 这里的直养,乃作自然解,都是强调自然。“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指的是呼吸之气。所以,初练者,不可故意将气下沉至丹田。在练到一定程度之后,口中舌下自有津液涌出,谓之“华池之水,养生之甘露。”要下咽入腹,身体内感觉很舒服,不要吐出。这是内功的借阴补阳之道,习者不可不知。

另外,习练内功太极拳,会给身体重量及体形带来一些变化,也要了解。一般凡瘦弱者,一年后能稍增加体重,体格变的健壮,这是由气虚变为充实。而肥胖者则瘦削,体重减轻,经过若干时期后,又变得健壮。这是由虚胖变为结实。内功太极拳的养生,实能使人体内外进行改良。

练拳时要注意:饭后不可马上练习,练后也不可马上进食,须间隔半小时以上。精力疲倦时,也不可练。练功后,不可马上用脑。否则,都易伤到神,致使头痛。收功后,忌暴饮,更忌马上吃瓜果生冷等食物。练后,不宜解衣迎风,或用冷水冲凉,衣若汗湿,就需更换。在脉搏还未恢复常态前,不要立即坐卧,必须散步数圈,否则,会有血气上升,发生头昏目眩等。要注意适当休息,使消耗的体力得以恢复,练功要留有余兴,对身体的养生,是大有好处的。所以,练功者,最忌晚睡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