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为三个专家,成就客户增长

(图14:成为三个专家,成就客户增长)

1、产品专家,说内行话,作内行事

大客户营销人员,技术方面略懂一二,能应对客户接触初期、商务谈判中的技术沟通。再往里走,定制产品方案、技术改进、联合研发,就得交给技术研发部门来执行了。营销与技术分工合作,各施所长,看上去挺美,可里面有几个问题,阻碍了大客户业务开发的势头。

1)客户语言转化为作业语言时,出错率高。

说的热闹,不代表说的透、说的有信服力。一些大客户营销人员,醉心于销售技巧、沟通魔术与心理谋算,老想着摆平客户,拿客户当对手了。

客户需求,要么听客户的,要么客户听自己的,没有什么深入探讨、分析与判断的过程。不通技术的人,最怕持续、多部门、带着问题的沟通,粗略地搞明白了大致情况,就急着让自己家的团队做方案。到客户现场提案,强卖为主,没有协商的耐心,也怕客户较真暴露自己的无知。沟通创造价值,传递增加价值,这两样不大容易体现,皆因客户语言的理解、转化与再创造,总是空乏的。

2)没有技术情节的推销,不少大客户反感。

大客户的采购中心,技术部门的影响力大,新供应商的过五关斩六将,头几关就会遭遇极大的挫败。更何况,大客户的技术部门,往往有明显的技术情节,他们内心佩服懂技术、善应用、见识广的营销人员,视他们为知音、知己。

人缺少一样东西,会在另一个东西上用劲。没有技术情节的大客户营销人员,兴奋点就在于征服客户,遇到的阻力大,干劲就越大。这些进攻性做法,也许对犹豫不决、见识不广的小客户,是一个促进,是临门一脚。而在强势的大客户那里,讨到的只会有冷漠与拒绝。

3)遇到强对手时,竞争招数单一。

不懂技术、不爱技术的大客户营销人员,怎么说才好呢?失真度高、带有个人偏见的传声筒而已。从内部协作度看,营销与技术团队难以融合,也无法形成合力;从竞争角度看,对手若在营销与技术的结合处猛发力,即使一开始不如你,后发的冲击力也会超过你。遇到强劲的对手,那你只有降价、降价,或在付款条件等方面,一再让步、让步。

技术营销,这个词不知你熟悉的怎样?营销唱主角,技术做好配角,这对于营销计划而言,还有点道理,责任分明、主次有序,管理起来确实方便些。可对于大客户业务开发来说,这近乎灾难。产品方案缺少技术打动力,像一条过了保鲜期的鱼,讲究的人不会买,而买的人也出不了几个小钱。没有产品感染力,口碑效应也不会多好,这就只能拼价格、拼条件,大客户营销只好降格为贩卖。

2、经营专家,站在企业高度看采购

销售人员,做到一定时候,就感觉上不去了。遇到大客户的高层,谈完本分的事项,也就没啥好聊的,场面随之冷清。大客户营销人员,特羡慕那些知识渊博、见解独特、气氛造活、控场力强的高手,渴望着自己也能成为其中一员。

会说,背后必是善思考。刷屏时代,看的太多了,知道了也太杂了,自己的主见有没有都无所谓,图个痛快就行。平日里生活和工作,养成的这种思考惰性,遇到比自己优秀、比自己勤奋的大客户高层,穷于应付的尴尬清醒必然会发生。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大客户营销人员,别光顾着谈业务,多些时间研究一下大客户高层的专长与喜好。找准主流的技能,行动起来,成为一个好手。也并不需要样样精通,起码做一个健谈、有想法的杂家。这里面,对企业经营的哲学层面的理解,最为有效。

企业家群体中,有不少人的确喜欢玩、会玩,可对企业的热爱,没有什么爱好可以替代的。从与客户接触的点点滴滴中,从客户企业所在的行业环境中,从好书好文章中好朋友中,从企业、员工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中,多领悟一点经营之道。然后,多发表一些有启发的建议,多写一些心得文章,借助自媒体传播出去。在非业务接触时,大客户企业相关人员,也在了解你的想法、感受你的进步,这样的自我营销,结合着产品与品牌营销,才能对准大客户高层的频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善于经营自己、善于钻研企业经营的多面手,赢得大客户尊重的成算大多了。

3、行业专家,做个行业天气的预报员

行业风雨变化,受着大环境与小环境的影响。大环境,大客户营销人员关注即可,与大客户高层有内容可交流、有观点可碰撞,这方面,大客户高层更为内行,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政策制定层,经常出入行业大型会议和论坛,一手信息来源多、可信度高。大客户营销人员,倒是可以请教大客户高层的看法,与自己家高层的观点进行比对,或许,久而久之,你也能成为大环境品鉴与洞察高手。

至于小环境,就是直接影响到某个企业的对手、客户和市场,这方面,大客户营销人员更有发言权。大客户高层,对行业大格局、自己企业的细节,钻得深、摸得透,可对于小环境,主要听内部人员的汇报,自己亲身接触与感受的机会并不多。

大客户营销人员,有接触客户、客户的客户、客户的对手,以及经销商群体、终端零售领域,纵使你不是专家,情报量大、分析精准,再加上见解深刻与独特,你定会成为大客户高层的好帮手。他们需要验证内部建议、对手做法、专家看法以及你这第三方的见解,最后形成自己的判断。你不必描绘出所有的趋势与细节,也不必纠缠于企业战略,你要做的,就是做个有理有据的行业天气预报员,还不需要对预报结果负道义或实质上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