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零售门口的野蛮人

2010年,是中国电子商务爆发期。18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让2011年的中国电子商务企业“不差钱”,业内都在预料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必然是“子弹横飞”。陈年、刘强东甚至马云都预感到,未来两年内可能发生中国电子商务“洗牌”或“泡沫破灭”,大战之后必有凶年。

但是,中国电子商务不会发生2000—2002年纳斯达克网络股的泡沫破裂。中国电子商务每天都在洗牌,却不会是泡沫,中国电子商务将真正成为一个“产业”,无论是传统的服务型电商模式如易趣、当当和京东商城,还是第二代平台型电商模式如淘宝网(包括淘宝商城)、赶集网和第三代网购品牌型电商模式如麦考林、凡客诚品,都在商品品类广度与行业细分深度的双重维度上,发生电商品牌爆炸式增加的浪潮。

服务型模式的电商品牌从书、电器向百货、服装、食品乃至建材、家居、汽车扩张,如全时电器网、库巴购物网、新七天电器网、酒仙网和上品折扣等。

网购品牌型模式更是呈现爆炸性增长,受到麦考林、凡客诚品的示范作用,从服装到百货、从食品到蔬果、从鞋帽皮具到儿童用品,几乎每一个消费品类都在诞生“网购品牌型”电商企业,如乐淘网、马萨玛索、麦包包、梦芭莎、西米网、优果网,这些以虚拟线上品牌整合实体产品的网购品牌,几乎占据了三大门户网站广告的80%,其热度可见一斑。

平台型模式则在前面两种制造商品牌与网络品牌之间寻找落脚点,淘宝网、赶集网的C2C模式确实不是最热潮的电子商务模式,但是现在就下结论认为C2C模式没有前途为时尚早。C2C模式最终成为与前两种电商模式有差异的“以价格区隔消费者及消费品类”的电商平台,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渠道类型。

除此之外,2010年开始,制造企业、传统零售连锁企业也加入电商浪潮,显然,这将带来更大的电子商务“洪流”。这种线下品牌“上线”的风潮,几乎就是将所有实体店销售的消费品搬到网络上去,这是比线下企业开拓新市场或新零售终端更加庞大的一场“销售渠道革命”。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清电子商务本质,这是一场销售渠道的革命,而且是消费品流通史上前所未有的渠道革命,这场渠道革命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阶段的电商以提升消费者利益(降低商品价格)、提供长尾产品销售机会和消化过剩产品三种效用为主要驱动力,这一阶段是电子商务的普及期,以淘宝网、当当网为代表;

第二阶段的电商以品类细分为主要驱动力,这是电子商务的扩散期,以麦考林、凡客诚品等大批新网购品牌为代表;

第三阶段的电商以网购资源整合为主要驱动力,以品牌制造商、品牌零售商对优质商品资源垄断为标志的新一轮“网络圈地”,这是电子商务的整合期,以制造商网上商城,特别是线下零售商的线上商城为代表,如银泰网、库巴网等。

2011年,三种形态的电商品牌既重叠又区隔发展,但最终必然进入以优质商品资源的控制甚至垄断为核心的整合期,这一整合期不仅是网上资源的整合,也涉及制造商、强势零售商线下渠道的战略调整,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场真正的渠道革命。

在这场涉及万亿元消费品分销渠道结构性变化的重量级渠道革命面前,某些电子商务大佬们认为电商泡沫两年内破灭或洗牌结束的判断,恐怕都会被时间证明是目光短浅。

那些从网络服务切入消费品流通的电商品牌(以淘品牌、凡客等B2C电商为代表),由于在中国制造产能过剩、传统渠道价格高企的背景下,很容易获得商品、很容易压低价格,因此享受了一段时间的爆炸式增长。

但是,真正的设计师品牌(无论是原创时尚品牌还是快时尚模仿品牌)、优质制造产品、奢侈品等,最终都是掌握在品牌拥有者手中,真正的实力角逐才刚刚开始。

在这场品牌制造商、零售商和网购品牌商的渠道大博弈中,品牌制造商集体落后,网购品牌商领先并培育了网购消费习惯。强势线下渠道商开始在线上渠道谋求其霸主地位,而且从产业价值链角度看,强势线下零售连锁确实拥有更优质的供应链资源,去实现其电商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