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银行贷款偿还计划

解决企业“扩张期”所短缺资金的方法,通常是向银行贷款。当公司向银行申请融资获得批准后,这笔贷款就会失去原来的样子,因为“它”会变成变现性很低的货物、机械、建筑物等——除了“金钱”外的其他一切。

银行贷款给客户,主要是基于对客户的信心,而且也知道他将如何利用这笔“钱”。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在一定的时间内,客户一般会按预定的计划发展,并遵守诺言偿还贷款。但是为了确保贷款的回收,银行通常也会要求客户提供“连带保证人”,这会产生下列的效果:

(1)银行便立刻享有在客户名下所有财产的“优先抵押权”,而不是客户的家人享有。

(2)客户所有的财产也只好依赖命运的安排。

(3)在经济恶化、客户死亡或残疾等情况发生时,客户的贷款条件和能力将会被完全摧毁。

但是,你和银行都不是先知,没有办法预测未来的经济是否景气,同时也无法知道客户是否有足够的“健康”和“时间”完成此计划,并偿还贷款。

图4-1 公司贷款连带保证书

银行在审核融资申请时,往往只基于两种假设,即:(1)客户能顺利把计划完成;(2)万一经营失败就查封,拍卖“抵押品”,减少呆账。但是,还有其他两种情况是银行常常忽略掉的:万一客户失去“健康”或“时间”,没有办法继续把计划完成又会有什么后果呢?

1.公司支柱遭不测

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客户若突然残疾或死亡,那么公司利用贷款资金所购买的资产、厂房、机械、货物品将会被闲置、破坏或遭受损失,因为能替公司完成发展计划的重要干部“管理层”已经不在了。(如图4-2)

图4-2 企业主面临残疾或死亡时

公司即刻会面临“危机”,每一个人都会猜想:“大老板走了,公司会变得如何?”而来往的银行、客户、职员、朋友,甚至于敌人,都会擦亮眼睛盯着他。公司面临着各种利害关系:“银行”盯的是他们的放款;“职员”盯的是工作;“客户”盯的是商品及服务质量;“朋友”盯的是企业主或其继承人的幸福;“债权人”盯的是他们的应收账;而“敌人”盯的是他们的一切。(如图4-3)

图4-3 突发事件:纠纷、退休、残疾、死亡

在这个节骨眼上,企业主或继承人只要轻声地打个嗝,其他“重要干部”就会开始另谋新职,“银行”则会变得非常神经质,他可能不会因企业主的不幸而收回贷款,但却有可能大幅降低贷款的额度。这些问题都会使企业面临崩溃,但是银行并不想扮演将客户的公司清算的角色,因为他不希望被指责为“晴天借伞,雨天收伞”的单位。

客户和银行往往都没有考虑万一在遭遇不幸如残疾和死亡时的解决方法。银行往往被迫得走查封、拍卖抵押品的下策,结果是客户失去一切而破产,而银行因所借出去的金钱已“变形”成“变现价值”很低的厂房、机械、土地等。每一块钱购买的资产,在没有办法继续经营的情况下,往往只有几角钱的变现价值(以图4-4)。而银行没有办法把贷款完全收回,最终会影响银行的盈余,以及承办人的业绩表现和往后升迁的机会,客户和银行最终都遭遇很大的无谓损失。

图4-4 “无保障”的贷款计划

2.应变突发状况

当客户遭遇残疾或死亡时,能确定优先偿还银行贷款的方法是:银行经理或承办人在受理和批准客户融资时,都必须预先让客户了解考虑这两种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后果和解决的方法。因为很显然的,这些专业知识和策略并不是一般客户所能了解或掌握的。

因此,如果银行的承办人能了解有关这一方面的知识,便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一来协助客户避免在遭遇不幸时面临破产的厄运;二来可以确保银行的贷款能完全收回而没有呆账的问题,亦即银行不管客户健在或残疾与否,都可以肯定的把贷款收回。

实例说明:

有位白手起家的商人,由于公司不断的成长,所以向银行融资5,000万元人民币。当银行经理问他何时还清贷款时,这位商人回答道:“我已拟订一份周详的计划,大约八年就可以把全部的贷款偿还。”

银行经理接着问道:“我们怎么晓得你会有这些‘时间’?如果你的‘时间’突然用尽了,怎么办?”银行经理问这一句话是对的,因为万一这商人有个三长两短,贷款清偿便出了问题,所以银行经理希望有办法保证,万一他有任何不测,银行仍有办法将5,000万元人民币收回。

银行经理于是问他个人有多少寿险?这位商人承认他只有三百万元人民币的人寿保险。这微乎其微的数字当然得不到银行的青睐,商人自然无法贷得款项。

(1)人寿保险偿还借款

从上述的情况分析,这位商人须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取得这笔贷款呢?人际关系?抵押品?人寿保险?时间?不错,他确实需要的是“时间”:有时间去完成他的计划,有时间去偿还这5,000万元人民币,可是他不能担保他一定有“时间”,因为银行所要的是一份担保,所以在贷得5,000万元人民币的当天,就应该有随时可以偿还的准备。那么该利用什么方式即刻“创造”这5,000万元人民币?“人寿保险”,此外无他。

人寿保险能为这位商人和银行做些什么呢?商人需要“时间”去积聚金钱支付贷款,人寿保险能保证万一哪一天时间用尽了,这5,000万元人民币会进来,同时是免税的。(见图4-5)。

图4-5 保障贷款计划

(2)说服银行提供保费

利用人寿保险作为银行贷款偿还计划的后盾,将产生什么效果呢?它使公司的净值以倍数的增加,因为银行除了借给公司5,0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外,还借给人寿保险所需的保费。

然而该如何说服银行多提供这笔额外的资金——保费,以完成此“贷款偿还计划”?从国外的经验可知,如果客户能给银行一个好的建议,例如把此保障计划所能获得的“理赔金”和“现金价值”的“受益人”指定为“银行”,因为有了以上两种保障,再加上保费的金额,往往只占总贷款金额的1%到4%,通常银行会很乐意提供“贷款偿还计划”所需要的保费,以便确保借出去的资金能够全部收回。(见图4-6)

图4-6 保障、节税贷款计划

因为,除了第一次的保费给付之外,其余的所有给付都是储蓄——现金价值,会逐年增加(见表4-11)。银行会知道这只是把贷款资金转变为一笔存在保险公司的“现金价值”,是流动性很高的资产,而不是费用支出。

表4-11 贷款偿还计划成本利益分析

注(1)保单理赔金指定银行为“受益人”;

注(2)保单的保费由银行提供,但客户支付利息;

注(3)保单的现金价值质押给银行;

注(4)银行贷款资金“转变”成流动性很高的资产;

注(5)损益平衡点:累积投资 = 现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