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客户满意守法规,持续改善零缺失
提高客户满意度,切实遵守各项适用法规,透过稽核制度、管理审查等方式,不断审视自我,进而持续改善。
2.绿色产品防污染,有害物质做管制
以遵守法规为基础,融入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的概念,有效预防环境污染,并对环境有害物质进行减量及管控动作。
3.全员教育凝共识,维护工厂好机制
强化全员教育,凝聚员工质量及环安意识,透过流程源头管理、节能减费及安全促进活动,提升管理绩效。
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部分配并沟通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对下列事项分配职责和权限:
(1)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2)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包括环境绩效。
【理解】
1.等同于2004版本4.4.1,但2015版本对职责、权限没有要求形成文件,但交流是必须的,可做成广告牌张贴在企业内部员工易看到的地方,或做成各种形式的文件发行。
2.管理代表不要任命,与ISO9001:2015同。
3.提供的证据:
l 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可书面档或电子档,或其他形式。
l 标准条款与部门职责对照表,如表4-2所示。
(六)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总则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2015版)6.1.1至6.1.4 要求所需的过程。
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
l
(2015版)4.1所提及的问题。
l
(2015版)4.2所提及的要求。
l
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并且应确定与环境因素、合规义务、(2015版)4.1 和4.2中识别的其他问题和要求相关的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预防或减少不期望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影响;实现持续改进。
组织应确定其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潜在紧急情况,特别是那些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潜在紧急情况。
组织应保持:
l
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的文件化信息。
l
(2015版)6.1.1 至6.1.4 中所需过程的文件化信息,其程度应足以确信这些过程按策划实施。
【理解】
1.策划的文件化信息要保留下来,可以是电子档的,也可是纸质的。
2.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要考虑公司内外环境状况、行业特点、相关方要求。
3.策划要识别的内容:
l
环境管理的风险与机遇,如产品环保不达标导致的巨额罚款,影响公司生存,环境管理失控导致与当地社区与政府关系紧张等。
l
环境因素及其影响。
l
法律法规与相关方要求。
其中环境管理的风险与机遇是新增要求,主要是战略性的环境管理,考虑单位的长期生存、社会声誉等,如环境问题导致群体性事件。
4.要提供的证据:战略环境管理风险与机遇清单,环境因素清单,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与相关方要求清单。
6.1.2 环境因素
组织应在所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定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其相关的环境影响,此时应考虑生命周期观点。
确定环境因素时,组织必须考虑:
l
变更,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以及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l
异常状况和可合理预见的紧急情况。
组织应运用所建立的准则,确定哪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适当时,组织应在其各层次和职能间沟通其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保持以下内容的文件化信息:
l
环境因素及相关环境影响。
l
用于确定其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
l
重要环境因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可能导致与有害环境影响(威胁)或有益环境影响(机会)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理解】
1.针对环境因素评价准则,环境因素,环境影响及重要环境因素,要形成文件化信息。
2.环境因素识别包括公司所有活动、产品环境影响,公司能够控制或施加影响的活动,如供方送货、纳入计划的活动或产品影响、计划近期装修。异常或紧急情况下的环境因素,如火灾、设备故障等。
1.重要环境因素要与相关人员沟通,如供应商、承包商、焊锡作业员、电工、污水处理工等。
2.要提供的证据:环境因素汇总评价表(如表4-3所示),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3.易失控点:环境因素有漏,没有考虑生命周期导致的环境因素,如产品报废、近期工作扩建、快递公司送货等。
F代表频率,最高分3分。
C可控制性,最高分4分。
W影响范围,最高分3分。
S严重程度,最高分4分。
T环境后果持续时间,最高分4分。
M指加权分,是否影响到公司在社会上的声誉,最高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