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农耕时代之后,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就已经是建立在分工与合作体系了。单就经济组织而言,在社会领域里实现了不断的分工与合作升级,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也不断的变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不断调整组织体系和组织关系,劳动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
当前,更多的企业思考,要建立什么样的一种组织结构,组织体系和组织关系,才能实现企业的基业长青,才能避免“打工”式的松散组织关系。甚至,有部分企业研究宗教组织,寄希望于借用宗教组织体系建立企业的组织体系。
更多的探索,并没有真正的把握经济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变革的真谛,我们研究了企业组织体系和组织关系的诸多失败案例和成功案例,从重构的角度,提出组织体系和组织关系建立的三大基础。
一是组织的价值观。经济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大多成败于组织的价值观。价值观是组织的灵魂,是维系组织长期稳定的纽带。但是经济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一直是用分配方式,或者经济利益建立的价值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绩效体系。我们市场经济初期就提出了“按劳分配,多老多得”的分配体系,而这种分配体系进一步成为了企业的价值观。
分配体系成为价值观之后,多和少就成了组织不稳定根源。尽管多劳多得貌似非常公平的组织关系。我们应该清楚,有些多和少是可以用指标衡量的,但一部分多和少是没有办法按照数字化指标衡量的,尽管平衡积分法和KPI管理及分配考核办法,一度非常流行。
我们的研究发现,过去一段时间,绩效,或者说分配关系成为价值观,对于从计划经济转为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推动了组织体系和组织关系的进步与发展,即使组织价值观以绩效和分配为主导,也没有出现不适应。
但是,随着80,90,成为组织主体之后,单纯的绩效和分配关系很难成为组织关系的纽带。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价值观缺失,甚至,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尤其是企业,出现了组织难题,就是组织成员的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甚至是和组织同甘共苦的精神没有了,组织成员非常不稳定,尤其是企业组织,人员进出成了家常便饭。
如何结合新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征,组织成员特征,建立组织价值观,成为组织的重要课题。
我们认为,改变单纯的绩效和分配体系下的价值观导向,就要建立平台式的组织,就要给组织成员一个可以寄托终身的家园。避开“狼性”教育,树立共荣,共享的组织文化,依托幸福文化建立企业的价值观。
二是组织目标。这方面的理论非常成熟,而且很多优秀的企业做的很好。任何一个组织的长存与永生,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做到不断的推动组织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
组织目标是组织愿景的核心组成部分,只有把目标上升为组织愿景,目标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如果目标不能上升到愿景层面,目标就会成为一种单纯的考核或者管理控制。这是诸多企业目标综合症的根源。当目标成为组织愿景的时候,目标就会从压力层面上升到动力层面,就会激发组织成员的潜能。
因此,目标一致并上升到组织愿景层面是目标管理的关键。如何才能做到呢?一是围绕目标塑造愿景。通过目标建立组织的未来愿景,以激发组织成员的潜能。二是围绕目标建立组织成员能力考评体系。当然需要改变单纯的组织考核体系,而是通过训练,培训的方式提高组织成员的目标达成能力。三是通过目标考评建立淘汰机制。组织成员过于频繁流动与更换,是个组织问题。同样,组织成员,尤其是组织的上层人员,不能够有效的更新,就会出现“酱缸”现象。这也是,很多企业出现僵化而被市场淘汰的根源。
三是利益一致。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组织管理在多劳多得的背景下,出现了个体行为大于组织行为的现象,这也是组织发展进入误区的根源。一个时期以来,很多经济组织,尤其是企业,出现了个人英雄主义,也就是组织成败基本上取决于某一个组织成员。空降兵成为企业决策组织建立的主要方式。
我们的研究发现,只有在组织利益的前提下,才能确保组织成员利益。如果组织利益成为组织成员利益的核心,就会出现齐抓共管,群策群力,就会避免本位主义。
当然,很多企业也会以“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现象来质疑组织利益。其实,我们深入的研究发现,组织的领导决策者与组织成员之间,只有利益一致,才能更好实现分工与协作。兵与将是组织分工和协作的有机整体。将强兵若或者兵强将弱都是组织结构的问题,不是我们的组织关系,如果组织利益成为第一位,就不会出现这种局面。
面对新的社会文化背景,新的社会价值观体系已经形成,企业的组织建设也必须能够与时俱进跟上发展,从从重构的角度,我们对组织重构做了如下思考:
一是让价值观成为组织的灵魂,强化价值观体系的持续建设。
我们经常说的,生意好做,伙计难搁。难搁的根源就是价值观,难搁的表现是目标和利益。
普遍规律是创业期大家都可以为未来而拼搏,因为创业期组织愿景是强大的。创业期结束,随着分配体系,考核体系以及组织规模的扩大,组织就会从价值观,目标以及利益方面出现分化。这种分化的进一步发展,就会让组织内部出现以不同价值观相聚的小组织。当组织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标准的,组织就像一个没有航向的大船
二是打破酱缸现象,激发组织活力和动力。组织僵化是组织成员没有活力和动力导致的。我们研究过诸多从辉煌走向衰败的企业,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组织出现酱缸现象所致。
为什么企业衰败是无一例外的出现了组织的酱缸现象?一方面是企业的人员老化,尤其是创业团队一直成为组织的领导者,组织一直停留在长期积累的经营理念,经营风格,决策管理的风格,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很难进入到组织中来,导致企业的决策组织出现闭门造车,企业脱离了市场,最终导致企业从兴盛走向了衰败。另一方面,企业忽视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职能建设。从市场的角度,企业的营销职能一直是销售。没有营销的销售就会陷入价格战和促销战的误区,同时没有营销的销售,就会忽视对消费者的需求研究,因为销售思维只会研究竞品,一味的跟进同行业竞争就会陷入恶性竞争的陷阱。
三是建立组织学习体系,实现组织的自我蜕变能力。我们研究过类似通用,摩托罗拉,三星这些企业,发现这些企业表面上看是企业经营的持续性非常强,实质上是这些企业的组织经营非常好,而组织经营的好的主要体现是组织学习蜕化的能力非常强。
一个强大的组织主要体现是思想体系的强大,是组织成员自我蜕变的能力非常强大。
如何才能建立强大的组织学习体系呢?从重构的角度,我们提出以下几点,首先是领导者的学习力。组织中领导者的学习能力决定了组织学习的能力。如果组织的领导者自我封闭,或者因为一时一事的成功就陷入自我欣赏的误区,就很快会出现组织僵化,组织没有活力。因而,领导者只有善于推动自我进步,才能推动组织进步。其次是组织学习的能力。组织学习是一个组织价值观重构的过程。通过组织学习,组织就会拥有比较活跃的思维,比较开放心态。没有学习的组织就会出现思想固化,观念停滞。第三让学习成为工作的一部分。企业的组织学习会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学习是务虚。很多企业认为学习浪费时间,因为每个岗位每个人的工作都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没有时间学习,同时还认为,只要把工作干好就行了,学习是务虚的。另一种是学习不知道学什么。大部分企业的学习没有形成体系,都是零敲碎打的。这种没有体系的碎片化学习,就不能真正形成思想和观念的变革,同时也不能实现学习力的转化,而这个时候,组织和组织成员就会一直认为学习的作用不大。
四是建立双面评价体系,规避单纯的利益管理办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逐步提高,单纯的金钱利益管理,很难维系组织体系的稳定。
从单个组织成员的角度,稳定一个员工需要建立三个层次的组织体系,一是待遇留人。从基本需求的角度用待遇实现员工的稳定。二是感情留人。当员工收入稳定,而且逐步对组织有了归属感,组织就形成了凝聚力。这种凝聚力的形成是有情感要素组成的。三是事业留人。当员工收入达到一定的程度,如果组织不能给员工提供平台,员工就会从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角度提出离职,因为收入或者说凭自己的能力收入已经不是问题的时候,员工就会选择有发展空间的组织。从重构的角度,就是要把组织成员的需求按照不同周期做出规划,让组织成员或者组织在组织体系的轨道上运行。
我们的研究发现,企业的决策者很容易忽视组织管理,因为绝大多数决策者认为,只要管好了每一个人,就管好了组织。同时他们认为,只要是每个人的职能有了,组织职能就健全了。事实上,这是极大的误区,从力学原理上看,结构决定功能,组织决定空间。实质上,组织职能不是每一个人的累加,组织职能的完善不是增加人,而是调整人力结构和人力分布。
因此,组织需要不断的发展,需要从重构的角度,单纯的改变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组织管理原则,因为这种分配体系是经济水平落后,经济短缺,生存时期的组织原则。当基本生存不是问题的时候,单纯的利益很难成为组织的建设原则。就需要从价值观,目标以及利益的角度重构组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