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仪式与文化

作为治国要点的仪式

翻阅人类文化史,但凡提及文化的地方无不提及仪式,仪式之与文化俨如毛之与皮、唇之与齿、影之与形,即凡有文化的地方就有仪式,凡有仪式的地方就有文化。

仪式之于管理也是如此。大到治国,小到治家,无处不有仪式的影子。著名美籍华人学者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门有一章讲述古代皇帝治理国家时所用的仪式,这里摘抄两个以供读者鉴赏。

先农坛恭耕仪式

每年一度的先农坛恭耕仪式。在“亲讲”之前,官方在教坊司中选取演员扮演风雷云雨各神,并召集大兴、宛平两县的农民约200人作为群众演员。这幕戏开场时有官员2人牵牛,着老者2人扶犁,其他被指定的农民则携带各种农具,包括类箕净桶,作务农之状,又有优伶粉为村里村妇,高唱太平歌。至于皇帝本人当然不会使用一般的农具。他所使用的犁雕有行龙,全部漆金。他左手执鞭,右手持犁,在两名老者的搀扶下在田里步行3次,就完成了亲耕的任务。耕毕后,他安坐在帐幕下观看以户部尚书为首的各官如法炮制。顺天府尹是北京的最高地方长官,他的任务则是播种。播种覆土完毕,教坊司的优伶立即向皇帝进献五谷,表示陛下的一番辛劳已经收到卓越的效果,以至五谷丰登。此时,百官就向他山呼万岁,致以热烈祝贺。如图6-1所示。

图6-1 先农坛恭耕仪式

早朝仪式

每天一次的早朝仪式。在参加早朝之前,凡有资格参加的所有京官和北京地区的地方官,在天色未明之际就要在宫门前守候。百官进入宫门后,在殿前广场整队,文官位东面西,武官位西面东。负责纠察的御史开始点名,并且记下咳嗽、吐痰等以至牙饬坠地、步履不稳重等属于“失仪”范围的官员姓名,听候参处。就绪以后,四品以上的官员鱼贯进入大殿,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官员向皇帝报告政务并请求指示,皇帝则提出问题或作必要的答复。这一套早朝节目在日出前开始,而在日出不久之后结束,每天如此,极少例外。如图6-2所示。

图6-2 早朝仪式

皇帝的理解:朝廷上的政事千头万绪,而其要点则不出于礼仪和人事两项。仅以礼仪而言,它体现了尊卑等级并维护了国家体制。管理数万万的国民,如果全部问题都要在朝廷上检讨分析,自然办不到。所以抓住礼仪极为重要,要求大小官员按部就班,上下有序,以此作为全国的榜样。

上面所述的仪式是用于治国的,在日常家庭生活方面也存在不少仪式,如许多民族都设计了“成人礼”,标志一个人的成熟和独立。如伊斯兰教男子都要接受“割礼”,即意味着此后则应承担宗教义务,开始自主的宗教生活。在实施“割礼”时,需念经、宰羊,宴请客人,以示庆贺。在日本,传统“成人节”一般都会举行隆重的仪式,祝贺年轻人开始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成为国家公民;在中国,古代男子成年要行“冠礼”,女子成年要行“笄礼”。结婚时都举行婚礼,标志着一个家庭的成立。去世后要举行丧礼,表示对死者的哀悼等。可以说仪式和日常的生活,和人的生命时刻相随。

同样,仪式在企业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公司成立时,一般会召集与企业相关的各界朋友举行一个盛大的开业仪式;业务开展顺利,成功拿下订单,会举行一个小小的庆祝仪式;新员工加盟,企业会举行一个欢迎仪式;老员工退休,企业会举行一个欢送仪式;甚至不乏企业每天还举行升旗仪式、迎宾仪式、班前会会议仪式;每周有小朝会仪式、每月有大朝会仪式;年初有任务签约仪式,年终有优秀工作者表彰仪式等。可以说,企业中的仪式无处不在。

仪式是表演价值观的戏剧

实际上,仪式是由价值观改写成的剧本,在每一个仪式背后都有一个体现文化中某种信念的虚构故事。仪式之与文化,犹如电影之与脚本、演奏之与总乐谱、舞蹈之与理想境界,都是舍此便无法用其他手段表达的。

中国皇帝的登基仪式极其象征意义

仪式程序:颁布遗诏——择日即位礼——祭天——大赦天下——颁布诏书登基——传国玉玺——宫中乐手演奏——由内侍扶着,登上皇位——音乐停下,接受百官朝贺,以及四方朝贺——祭告宗庙、社稷以及万民

文化象征:祭天,主要是为了向上天报告,这与古代的皇权专制,即君权神授有关;举行仪式是要告诉天下人,我皇帝是上天任命的,是真龙天子,你们都要听我的,不能反对我,反对我就是对上天的不敬。传国王玺,象征权力传递;祭告宗庙,请求祖先保佑。

美国总统宣誓仪式及其象征性意义

仪式程序: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主持下,当选总统将使用当年林肯总统就职典礼用过的圣经宣誓就职。紧接着总统宣誓完毕,乐队演奏《鼓号齐鸣》和《向统帅致敬》;美国陆军第3炮兵团会奏响21响礼炮,作为对最高统帅的致敬。

文化象征:第一,“宣誓”这个行为本身就是用宗教的眼光来看待总统的言行。誓言对宣誓人内心的约束是强有力的。当然,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宣誓不代表一切都能ok了,制度上的约束才是监督国家领导人的有利工具。第二,总统宣誓由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主持,也恰好象征了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政治理念。司法权是美国三权中的一权,最高法院的地位尤为重要,它能制约国会的立法权和总统的行政权力。首席大法官主持宣誓是对司法权尊重的传统的体现。第三,手按《圣经》宣誓也是受到宗教的影响所致。美国第一任总统国父华盛顿认为,美国的独立是“上帝”的恩典。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华盛顿亲吻《圣经》,手按《圣经》宣誓,并且在正式誓词之外,另外说了一句“我宣誓,我祈求‘上帝’的保佑”。这一方式也被当作传统而延续下来, 在就职后的演说中,总统们也要祈求“上帝”的保佑。如图6-3所示。

图6-3 美国总统手按圣经宣誓

没有富于表情的活动,任何文化都将消亡。缺乏典礼或仪式,重要的价值观就不起作用。可以这样说,仪式存则理念存,仪式亡则理念亡。我国著名作家、画家、民俗学家冯骥才先生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作出这样的评论:传统不是一个虚架子,传统是由具体的形式来支撑的,例如逛庙会,例如民艺,例如爆竹声声,例如各种仪式……现在年轻人追捧洋节,不爱中国节,不能归罪于年轻人和外来文化的入侵,而在于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变成了美食节,因为过来过去都是吃。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首先在于各种传统形式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遭到了破坏。没有了那些或至美至醇、或简朴而肃穆的仪式,没有了那些鲜活生动的形式,文化的命脉又如何延续呢?没有了这些具体形式的承载和传播,后世的子孙们到哪里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呢?久而久之,传统也将不复存在。

另一方面,西风东渐,西方文化逐渐渗入我们的社会并在此生根发芽,其中文化仪式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前锋角色,很多西方理念是利用西方的节日、仪式等方式悄无声息地落地扎根的。

现代媒体与文化仪式的结合形成的“媒介仪式”,是西方社会文化影响快速扩展的重要手段,这种影响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因而引起了文化人类学者的关注。

CNN对里根葬礼的直播

各国政要全明星出场,盛况空前。仪式在大教堂举行,布什悼词极尽溢美之能事,主教之类的人物庄严对着盖着花条旗的灵柩念诵圣父、圣母、圣子、阿门等语,大风琴奏起圣洁的音乐……整整几个小时,整个世界似乎都在为美国这位已故总统感到遗憾,甚至还会觉得,美国的损失就是世界的损失(美国的胜利就是世界的胜利)。通过CNN庞大的媒介渠道,这个仪式成为一次美国文化和美国价值观向全世界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