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耗费三亿的改建项目

卡兄收购绿城工厂后一直都在折腾,不过按照他们的说法,这是在整合。外界一直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说是有钱烧得慌,另一种却在说一系列有效的整合行动会彻底改变绿城工厂的面貌,最终会使其成为一家合格的跨国企业工厂。

究竟哪一种声音是对的?客观讲,这个还真不好说。一方面,卡兄的整合不可能一无是处。若是那样,这家百年老店不会撑到现在,更不会成为蜚声国际的500强跨国企业。没有赚钱的能力,哪有那么多钱可以让它烧?而另一方面,这一系列的整合全都是有效的吗?这也不尽然,在一系列的整合行动中,肯定有失误的地方。

皇上不急太监急,有些人心里很迫切地想知道,2012年的那一次收购究竟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这两年花了这么多钱,采取的一系列整合行动是有用的还是无效的?

我们急也没有用,谁都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最终结果尚未出来。

检验成功或者失败的标准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要看市场对它的反应是什么。

有人说绿城工厂这两年都是亏损的,明显就是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是不是这就能够说明它是失败的?

也不能这么说。比如,我们盘下一个店铺,交了转让费、租金等一些费用之后,店铺便是我的了。要想这小店运营下去还需要装修、雇店员、进货,至少还有小半年的时间只有出项没有进项的,你能说这小店运营不下去了?

对绿城工厂而言,只是小店换作了大店,而且只出不进的期限比小店长了些。

所以说,看市场的反应不能光看当下的反应、短期的反应,还需要着眼于长远。像卡兄这样从事大宗商品交易的,向来擅长着眼于长远。再说,后院里还囤着大量的粮草,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人家做的就是打长期战的准备,而它最擅长的也是这个。

那么我们来看,这一年绿城工厂会折腾出来哪些事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先温习下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在2013年,绿城工厂有堪称轰轰烈烈的整合活动,各种培训狂轰滥炸,生产改造不胜枚举,甚至还发生了公司更名、员工关系并入卡特彼勒这样的大事情。当然,也有经济性裁员这样让人沮丧的事情发生。有些行动已经结束,而有些行动则还在继续。

但是这些整合行动,外人都很难看到。这就像是大海,无论下面怎么波涛汹涌,上面却是风平浪静。而这一次,浪潮要涌到海面上了。

如果将绿城工厂比喻为一个人的话,前两年,练的是内力,那么后两年就要对他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了。

这一次不仅是车间里面的改造,而是且还包括车间外部的改造。这家最早于2007年开始建设的工厂,仅仅过了7年之后厂房质量便出现了问题,有多处墙壁脱落,屋顶漏雨等此类问题。那么这车间还能用吗?当然可以。你没见很多小厂,搭个棚子便能搞生产。但是要知道,人家可是500强企业,非常注重自己的门面。这就像小户人家搭个帐篷就能住人,但大户人家应该有大户人家的样子,否则会失了体面,贻笑大方。而且这一次改造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推倒了重来。若是项目被执行,花费将是亿级的。

从2012年接手以来,绿城工厂连年亏损,却还要如此大兴土木,而且整个卡特彼勒都在控制成本,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为何绿城工厂还能独得恩宠?

这至少说明了以下几点:

(1)卡兄对中国这一巨大的新兴市场矢志不渝,对矿业产品依旧是寄予厚望,痴心不改。

(2)也说明他们要变革这家工厂的信心和决心。工厂变革不能空喊口号,而是实打实的,是方方面面的改变,内在的、外在的、软件的、硬件的……而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

(3)卡兄重视中国市场,在中国建立全套业务模式的政策不是虚的。

(4)行业形势最惨淡的时候,是企业整合、改善运营水平最好的时候。好比打仗,战时冲锋陷阵;休时,厉兵秣马。这样的话,再有战事,不战则以,一战必胜。

(5)近百年的原始积累,账面上几百亿美金趴着,这点儿人民币折合成美金才有多少。一句话,卡兄不差钱,出得起。

可是,我们也要明白,这是在什么节骨眼上来搞这次改建的。2012年以后,卡特彼勒在全球的销售额连年下滑,绿城工厂更是亏损连连,裁员是一波接着一波。所以,改建的消息通过非正常渠道传出来以后,员工们反馈出的却是这样的声音——卡兄这是要拆厂房,变卖资产,准备撤资了。

看来,在上次员工大会上公布的卡兄对绿城工厂的战略定位并不能让大家吃上一个定心丸。你说归说,大家还要看你做了什么。你要是不去解释的话,难免会有误解。

这可不是卡兄希望看到的。当然,这也不是事实,卡兄很有必要澄清一下。幸好,他们有非常成熟的员工沟通模式。他们已经准备了一整套的文案,向员工解释这件事情,甚至不只向员工去解释这件事情。

卡特彼勒中国的官网上曾发出一条简短但措辞严谨的声明。“为帮助绿城工厂在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可持续方面达到更高水平,卡特彼勒计划在绿城工厂核心厂区提高核心建筑物质量并改造部分基础设施。绿城工厂是卡特彼勒全球制造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举措彰显了卡特彼勒致力于为中国及全球矿业客户提供最佳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承诺。”

这一则消息主要是给外界看的,话不在多,讲明白就行。卡特彼勒官网上的新闻通常会经过法务部的审核,那是一伙咬文嚼字的高手,想不严谨都难。

在内部的沟通上,就不能说完这几句就了事了。在员工大会上,公布完SPQVC这几个方面的情况后,有专门6页的PPT来说工厂改建的事情。

6页面PPT不算多,这还包括一张是题目页,一张是目录页,但是你挡不住它内容丰富。官方新闻作为项目背景被写到PPT里。

第二张厂区鸟瞰图,公布了哪些建筑要被拆除。要拆除的建筑有老的结构件车间和准备车间。现在绿城工厂是产能过剩,把这两个旧的车间拆除也在情理之中。说旧也只是相对而言,毕竟它们从2007年才开始建设,满打满算也才过了7个年头。这样就拆了,连英年早逝都算不上,只能说是夭折。

另外几个车间则需要整修,其实和重建差不多了。比如电镀车间,把整个彩钢材质的外立面全部拆除,只保留钢架结构,然后重新建设。

整个项目大概会持续两年半的时间,第一年,是拆除相关建筑。第二年,完成电镀、油缸、机加工和装配车间的整修。第三年,完成制造车间和总装车间的整修。

最后一张是整改完的效果图,整个厂区的面貌焕然一新。看那效果图,满满的卡特彼勒风格,的确振奋人心。

整个项目下来花费近三亿元,耗时长、花费大,名副其实的大手笔。但是,花了这么多钱进行修整,绿城工厂的产能并没有得到扩充,反而是紧缩了。最明显的地方是老的结构件车间、准备车间拆除后并没有进行翻新,以及陆陆续续的裁员。

这就说明虽然对遥远的未来充满信心,但目前所面临的形势毕竟是严峻的。就是这样,它也要把绿城工厂的车间改造成标准的卡特彼勒厂房。

做过这样一个沟通后,也的确解除了员工心中的顾虑。大家想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大部分人又能安心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