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及时行动,提升执行力

《弟子规·入则孝》是分叙的第一部分,主要讲述如何处理与父母之间关系,讲述的比较具体,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方方面面。

员工在家孝敬父母,这和在企业工作会有什么关系呢?

李嘉诚是个孝子,他只招“孝顺”的人。李嘉诚的“左右手”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都很孝敬父母。有评论家说:“李嘉诚的身边有300名虎将,其中100名是外国人,200名是年富力强的香港人。”有人说:“李嘉诚的事业是一批孝子和贤能老臣打下来的,而这些人是挖也挖不走的。”

联想柳传志选择员工的条件——招聘孝顺父母和长辈的员工,几代管理者都遵循这个招聘规则,如此循环,“孝顺”就成了联想员工的基本操守。

当一个企业将“孝顺”作为企业文化和招聘条件时,这家企业就具备了成功的关键要素:一个孝子不会为了自己的享乐,而抛弃自己的父母;进一步来说,一个孝子参加工作后,他会自动地把对父母的孝心,用到自己“老板”和“上司”身上,从而使企业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

所以,在家对父母的“孝”应该是企业选择员工的基本条件。一个在家不孝敬父母的人,怎么还能奢望他对工作和同仁认真负责呢?

有些人认为,《弟子规》是忠孝的哲学,是让中下层服从于上层的愚民哲学,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解。对他人的尊重,对长者的诚敬,是我们待人的一个基本准则,用真心才能换来真心。

《弟子规》让我们审视自己,别人应该怎么样,其实和我们没有多大的关系,与其关注外在的指点江山,不如脚踏实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如果能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带着关爱、真诚心去处理问题,那么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融洽。

、及时行动,提升执行力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原文解释】父母召唤我们,要马上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有事要我们做,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在企业里,把“父母”换作上司,也是同样的道理。上司喊你,应及时应答;领导交办的事项,要及时去做,不要拖延,要提升自己的执行力。

在企业中,凡事都有轻重缓急,应按照重要、紧急等进行排序,重要紧急的先做,不重要但紧急的次之,重要但不紧急的排第三,最后才做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上司的事情,由于岗位角色等因素,要处理的事项会比下属重要,所以上司安排的事情一般应该优先完成,以免耽误上司的其他工作,除非上司明确告知完成时间。对上司事项的及时处理,不仅仅是对上司的尊重,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公司效率的提升。

有的人到处求教如何与上司相处,甚至学习如何管理上级等技巧,再多的培训和学习,其实都不如把这一条牢牢记住,并按此执行。

某公司小李,是老板的助理,人很聪明,事情做得很多,可总是受到老板的批评。他自己也很郁闷,前来求教对策。经过了解得知,老板安排的事情,他总是分析来、分析去,要么觉得老板安排的事情有失偏颇,要么觉得时间没有必要那么急。这样用心为老板把关方式可以理解,但要命的是,并没有与老板沟通可能出现的状况,而是自己想当然的拖延或改变,不及时、不主动汇报工作的进展。每次老板主动问起事项的进展,才会告知。如果做了不汇报还算及格的话,不汇报又没有做好,那老板的训斥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对于上级安排和交代的事项,一定要按时完成,并且及时进行汇报,让上司了解事项的进展。如果完成有难度,更要及时沟通,一起商讨对策,上司也许会选择其他的解决方式。现在沟通手段很方便,实在找不出不及时沟通汇报的理由。

现在的员工都强调个性,追求平等,凭什么下属非要及时完成上司安排的工作?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但在不同的环境下,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就需要遵守相应的规则。这就像一场戏,每人的角色不同,说话行为方式也不同,这完全是角色的需要,一旦卸妆,大家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没有规则就不会有正常的秩序,还如何能够实现平等?

换个角度想,如果自己给下属安排工作,他丢三落四、有头无尾,自己会怎么对待?一旦发生下属和上司配合不好的情况,工作推进就会大打折扣。有的下属会认为上司故意找茬,这时候仔细想想,是他故意找麻烦,还是自己确实没有做好呢?

在企业里,应该以事为先,先把该做的事情做了,再去沟通其他的,效果会比较好;如果该做的事情不做,还找借口沟通,那就会遇到麻烦。早晚都要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及时做,非要拖拖拉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