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民营软件公司,这里称为H公司。H公司的发展速度较快,有2000人左右,其中中层干部近百人。H公司之前从来没有做过正规的人才盘点,准备对中层干部做人才盘点。在咨询人才盘点的同时,也问我们能否提供建模的服务,构建一个至少在2~3年内持久使用的模型。
在建模上,H公司开始中意标准建模,但是由于标准建模费用较高,决定改而采用轻量级的敏捷建模。
在客户的要求下,项目组设计了“焦点小组+卡片建模”的混合式敏捷建模。具体的操作方式是,首先请高管人员集体讨论中层干部的胜任力模型,然后让绩优中层干部通过卡片建模的方式筛选卡片,并且提供案例。传统的焦点小组,参与对象通常是绩优人员,这里会议形式不变,人员改为高管,可以理解为变种的“焦点小组”。
采用这种混合式敏捷建模的好处是,效率比较高。上午、下午各一场,一天可以大致得出结果。总体而言,这个方式既有演绎的部分,也有归纳的部分,从方法论上可以说是齐备的。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没有访谈的建模方式,通常很难得出思维倾向和内驱力倾向的胜任力模型。但是在时间和费用的限制下,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折中方式了。
整体的计划表如下:
准备建模的相关材料,如企业战略、部门职能、岗位说明书。
计划和组织会议,确定参与的人选和时间。
焦点小组研讨会,主要由高管参加。
敏捷建模工作坊,主要由绩优中层干部参加。
归纳总结两部分内容,形成结果。
提交审核,准备下阶段工作内容。
在建模工作开展前,H公司的HR还有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两个会议产生的结果是否完全一致?或者说结果是否会完全不同。根据项目组的经验,由于锁定的是中层干部,虽然出发点和个人经历完全不同,但是对工作内容的认知基本类似,两者产生的结果一定有重叠的部分,不可能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有效处理两者的结果?项目组重点考虑焦点小组得出的内容,然后补充敏捷建模工作坊得出的结果。因为焦点小组中参与的对象都是高管,会从公司的战略高度思考人才的要求,比较吻合公司的价值观,这样才能保证胜任力模型能够在未来2~3年内能够满足公司经营的需要。敏捷建模工作坊可以起到查遗补缺的作用,把中层干部的一些优秀行为提炼出来。
第三个问题是,公司在中层管理人才上断层严重,目前不少人都是破例提拔的,能否通过胜任力建模为后期的人才盘点提供指导?项目组认为,针对公司的人才现状,中层干部的胜任力应该充分体现“包容性和指引性”,包容性是指胜任力的初始要求不宜高,要同现有人才的能力相吻合,这样可以留出空间。指引性是指胜任力的高级别要求要体现公司未来的发展要求,与成熟企业接轨。所以,项目组又称这个胜任力模型是“宽带胜任力”。既保留希望,又体现要求。
在HR提交资料后,项目小组进行了文献的浏览和编码,对资料中所体现的胜任力要求进行了确认。这部分所体现的胜任力主要包括追求卓越、灵活应变、团队协作和学习领悟。
在第三步焦点小组讨论会,顾问发现大家讨论得十分激烈。首先,董事长表现得较为强势,有较多的想法和意见,有时候还会打断别人的话,这时候顾问会有意识地让其他人多发言,甚至指名道姓地要求发言,避免形成“一言堂”的局面。
其次,一位高管提出,企业中有些业务带头人所辖业务年年亏损,但是跟没事人一样,没有明显的责任意识,还是单纯的打工者心态。能否在胜任力中充分体现当家做主的意识,充分体现老板的意识。针对这一点,现场不少高管表示认同,顾问提出中层干部要体现主人翁精神,这一点得到高管的认可。
最后,总经理提出,现在软件的迭代速度日益加快,要求研发人员能够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创新和适应能力。
通过讨论,项目组得到以下胜任力:
主人翁精神、迭代创新、推动执行、灵活应变、团队塑造、开放坦诚、梯队建设、协同合作。
第四步敏捷建模工作坊,顾问首先和各位绩优干部分享了卡片建模的目标和流程,然后讲了胜任力卡片的特点。胜任力卡片一共由六个族组成,分别是战略族、文化族、业务族、团队族、岗位族和个性族。由于卡片比较多,针对中层干部,顾问推荐大家多从文化族、业务族、团队族中选择。建议先浏览一遍这三个族的卡片,然后重点从名称和行为项角度入手,思考是否符合高绩效中层干部的特征。
由于对卡片不太熟悉,参与者花了一些时间浏览卡片。顾问鼓励参与者做排除法,不要在某张卡片上停留过久。在掌握方法后,各位参与者明显提高了效率,在顾问的引导下,将自己的选择逐一上墙。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些观点和高管的观点不谋而合,如有人提出要“勇于担当”,虽然该胜任力属于个性族,但是顾问并不排斥其他族的卡片。
另外,也有人提出了不同观点,如企业在构建产品时必须有一整套的规划意识,要能够从设计、量产、实施、服务多个角度有序地思考问题,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有人认为,目前中层干部对于品质意识还不够重视,做出来的成品差错很多,造成客户投诉。
这些都被顾问一一记录下来,最后汇总的胜任力是:
勇于担当、横向协作、品质意识、推动执行、团队凝聚、拥抱变化、统筹规划和专业造诣。
项目组比较了两组的结果,做了进一步的归纳,并且把胜任力项按照H公司的常用语言表达出来:
中层干部胜任力模型:主人翁意识、迭代创新、协同合作、梯队建设、统筹规划、推动执行。
在构建其中的分级描述时,项目组采用了宽带胜任力的构建方式,如表2-1所示。
表2-1 胜任力描述
层级 | 定义 | 行为描述 |
lv1 | 明确工作目标 | 对自己的工作目标清晰,并持续努力 |
lv2 | 遇到困难,坚持不懈 | 面临困难和阻碍,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
lv3 | 制定挑战性的目标,并推动团队达成 | 为自己和团队制定合理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向他人施加足够的压力,确保目标达成 |
这三个层级的区分非常明显,lv1和lv3的区间较大,有利于中层干部的定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