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的城镇化”的灵魂与思想基础

无论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生态先行的城镇化”,还是“产城融合的城镇化”,人都是根本,提倡人文精神就是倡导人文关怀,人文文化的作用体现在它已经成为城镇化的推手。

时光飞逝,自我倡导人文城镇化、人文城市、人文地产至今,至少15年了(专指实践,具体的开发管理),自倡导人文设计至今也有20多年了(在规划、建筑、室内设计上强调人文等要素的组合)。人文设计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关怀为中心。我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引导了一批设计师、开发商、投资商投入实践,直到2005年、2006年,“莞深同城”案例才有重要的突破。当时我和有识之士秦刚、高海燕、茅魏(我们四人被称为“深圳四杰”)一起把人文城市、人文地产推向一个高峰。“莞深同城”让中国人第一次认识东莞。

戴欣明和秦刚为“莞深同城生活”鸣锣开道

“莞深同城”

可喜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领导的新一届政府以政府档的形式对“人的城镇化”进行确认,其实就是强调人文,人文关怀的城镇化。至此,人文城镇化随着“人的城镇化”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政府档提出“人的城镇化”是就近城镇化,即居民在当地或附近就能享受到城市人的生活保障、生活方式及营商方式。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指出,城镇化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城镇化刚刚展开,半数中级阶段身上出现比较严重的城市病,这是中国面临的特殊情况。杨伟民说:“破解城市病到底是从控制人口入手还是从控制功能入手?功能疏解到底该疏解到哪里?如何预防其他城市出现城市病?这些都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 这说明中国的城镇化任重道远。我认为,无论如何,人文城镇化才是“人的城镇化”的灵魂所在。

我发现这样一个社会现象,即没有文化的人在做文化,并且做的很大,这种人多是南方人,比如很多广东人都是文化的推手。相反,文化底蕴浓厚的北方却缺乏文化气息,因为北方没有那些文化的推手。这个现象反映的是人文文化和商业的融入度的问题,人文文化的发展与经济运行的情况有关。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思想境界是不同的。这也与北方人好大喜功,南方人脚踏实地的性格差异有关。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南方经济发展较快,城镇化水平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