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细致、准确了解、理解零售体系及零售终端信息,是零售终端建设的前提。而读解零售信息的方法,是从相对宏观的视野再到微观的角度,像跳伞运动员那样先看清地貌的轮廓,再徐徐下降看清颗粒度越来越小、越来越清晰的景致。
零售信息主要由“商圈”“业态”和“网点”3部分组成。我们先来谈谈前两者。商圈是城市市场商业设施商场商店较为密集、消费者流量较大的区域。大中城市通常包含若干个商圈,如北京市的西单、王府井等,上海市的南京路、徐家汇等;县城通常只有一个商圈,但某些面积较大、新旧城区并存的县城可能会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商圈;乡镇显然只有一个商圈。某些消费量较大的产品品类,往往会在大中城市形成专业性的商圈。以手机产品为例,北京市有公主坟商圈,深圳市有华强北商圈,成都市有太升南路商圈,广州市有陵园西路商圈等。表14-1是供业务人员使用的区域市场商圈调查表。
表14-1 区域市场商圈
商圈名称 | 地点 | 容量 | 份额 | 顾客 | 趋势 |
A | |||||
B | |||||
…… |
上表中的“容量”是指该商圈某品类(种)产品总的有效需求量;“份额”是指该商圈市场容量占本区域(城市)全部市场容量中的比重;“顾客”是指该商圈中的主要顾客人群(多个),比如北京市王府井商圈中的顾客人群之一是外地游客,西单商圈中的主要顾客人群则是在附近工作的年轻白领等;“趋势”是指该商圈未来的前景,例如会不会被拆迁,抑或改造升级,顾客流量、顾客结构、消费特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商业形态、商业设施、商业服务等会发生哪些变化,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表头右上角的“时间”,是指本表的填写时间。后面各表均是如此,不再赘述。
在掌握商圈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需要了解的是业态信息(表14-2):
表14-2 商圈内的业态结构
业态名称 | 总销量 | 份额 | 顾客 | 趋势 |
…… |
上表中的业态是指一定商圈内销售产品的各种商业形态,如连锁大卖场、连锁超市及便利店、小型商店等;也包括近年来数量增长迅猛的无人商店(售货机)等。“份额”“顾客”“趋势”定义和表14-1基本相同,只不过将考察的空间坐标从特定的区域(城市)缩小到特定的商圈。
按照信息颗粒度越来越细的逻辑,我们需了解的信息是特定商圈内各业态内部的网点构成(表14-3):
表14-3 商圈中各业态的网点构成
业态 | 网点名称 | 地点 | 销量 | 份额 | 顾客 | 趋势 |
A | 1.×× | |||||
2.×× | ||||||
…… | ||||||
B | 1.×× | |||||
2.×× | ||||||
…… | ||||||
…… | …… |
需要说明的是,上表中的网点是各种业态下的所有网点,而不仅仅是销售本企业/品牌产品的网点。其信息通过各商圈网点普查获得,是进行零售网点规划、确定零售网点宽度及布局、建设管理零售终端的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