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酒行业请远离浮躁(新增)

一、白酒行业请远离浮躁(新增)

    不知是移动互联的到来让资讯过于发达的缘由,还是白酒行业养在深闺太久了,近来的白酒行业总让人觉得浮躁之风太浓,暴戾之气太盛。按说黄金十年让白酒行业嚣张得有点过,给国民的印象像土豪,到了如今的白银时代,好歹也得收敛一点,让别人去喧嚣,我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得了。

    但媒体是不会消停的,媒体的属性决定了它必须不断制造噱头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因此,尽管行业里面90%的企业都在苦难中挣扎,但我们每天看到的却是充斥在媒体头条的“5亿元到25亿元”的秘密,“100亿元企业的市场真经”励志类独家揭秘,让人感觉行业里面90%的企业活得很艰难是跟媒体毫不相干的事情,白酒行业仍然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只不过上市公司作为行业里面的优质资源,他们的数据摆在那里,都说外行瞧热闹,内行看门道,但就是外行,他也认识数字啊,那么消费者该信谁呢?

    我一直都不是悲观派,但我更不喜欢睁着眼睛说瞎话。行业的集中度肯定会提高,但绝对不是提高到茅台、五粮液、泸州、洋河几家说了算的程度。真到了这个地步,变得像国家电网、两桶油那样,消费者会得到什么好处?行业里面的从业者会得到什么好处?媒体会得到什么好处?适度的集中是为了净化市场,将那些对消费者不负责任、对社会不承担责任的企业淘汰掉,而不是形成新的垄断。市场一旦被垄断,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这种吃亏的事情我们还见得少吗?还经历得少吗?

做市场是需要耐心的,一个健康的市场、一个健康发展的企业更要放在10年、20年的历史长河中去进行评价、考证、研究、提炼、学习。

郎酒的群狼战术用5年时间把郎酒从年销售3亿元提高到了100多亿元,行业里面对这种战术倍加推崇,媒体的报道也是狂轰滥炸,极尽恭维。及至行业下行,郎酒疲态初现,曝光的100亿元销售背后隐藏的巨大库存又让媒体逮住进行新一轮的轰炸,只不过这次是作为反面教材,之前的群狼战术、招商战术成了库存积压的反讽。好在郎酒命不该绝,2014年崛起的歪脖子小郎酒再次赚足了行业媒体的眼球,其销售也从几亿元暴增到五十几亿元。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上市公司青青稞酒。2013年的媒体报道把这家企业捧上了天,成为行业逆市增长的标杆,2014年才过了一半,标杆应声落地,持续增长不再。不是说销售额下降,青青稞酒的发展就不行了,人家照样活得很好,人家的市场占有率摆在那里,不是随便可以抹杀掉的。

前段时间看江小白老陶写的一篇文章《跨界是为了创造另外一个界面》觉得很有感触,觉得这是真正做企业的人应有的思考和动作,比媒体对某些企业的总结深刻多了,也算是企业家拒绝浮躁的一种回应吧。不是把卖酒的平台搬到互联网上,也不是用微信朋友圈卖出了几吨白酒,你就拥有了卖酒的互联网思维。既然是思维就得有一个系统支撑,有配套的东西跟进,有可持续性,不是玩了一个概念或一个点子就可以一劳永逸。如果是这样,小米手机早就玩完了。

还是江小白老陶说得好:“江小白是酒类行业第一家跨界开设自有品牌酒吧的企业,原创第一。估计以后又会有模仿的,但是请爱惜自己的FACE,别抄袭模仿山寨了还说是自己的原创创意!”都说创意无限,白酒行业需要创新,但中国最缺的就是这个东西,最不缺的就是山寨。老陶是吃过这种亏的人,所以感触深一点。老陶带领的江小白从行业的现状来看,近几年可能做不大,既然定位小资就要忍受小资人群的窄众,但不会妨碍老陶的企业很好地活下来。小而美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关键是自己看得清、不盲目。

现在卖白酒,外围的环境特别不好。以前说反腐败是针对政府官员,不影响老百姓;查酒驾是针对开车的,不开车的可以喝;现在谁还会这样说?谁还会这样想?

反腐败的结果就是中午绝大多数人都不喝酒了,因为会影响下午的工作,而那些特别有酒瘾的也把这一餐酒给戒掉了。

再说开车不喝酒。中国城市家庭现在还有几家不拥有汽车的,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车了,而开车的是一家之主的多,开车不喝酒,那就不喝了吧。黄金十年,一天喝两顿;白银时代,一天喝一顿,还要把开车的排除掉,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喝酒的人次减少了一半!意味着蛋糕缩减了至少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如果行业对此视而不见还在一味地要求增长、要求利润高贡献就是在自欺欺人!当然,任何情况下都有胜出者,每家企业都想做那家胜出者,此消彼长在任何行业都是存在的,但这不能代表整个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