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构战略和治理新思维

1.六大战略新思维

互联网时代,企业战略新思维的关键词主要也有以下六个方面:

(1)战略是方向。是洞见趋势,把握时机,进入战略状态,不是线性规划而是非线性机会要素的捕捉。

互联网时代战略不是线性规划,不是三年、五年的系统而精确设计的战略。战略是一种方向,是洞见未来趋势,把握时机。过去做战略是基于昨天、站在今天看明天,而现在的战略是基于后天看明天;过去是站在企业看企业与产业,现在是跳出企业看企业,跳出产业看产业,甚至是站在月球看地球。

战略是非线性要素与机会的一种捕捉和把握。因为当前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完全是不确定和混沌的,在战略成功的决定要素中,非线性要素的能量累积和释放会产生质变、裂变或聚变,因此正确方向的选择、趋势的洞见及时机的把握成为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

战略在某种意义上更需要企业家精神,洞见未来,准确把握趋势,对未来做出正确的假设,完成未来发展的系统思考与顶层设计。

(2)战略是创新。是平台化的商业模式创新,是客户价值创新。

战略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创新。这种创新主要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客户价值创造方式的创新。今天我们所讲的企业商业模式更多是指平台化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总的来讲就是平台经济、平台战略。全球最大100家公司之中,60家是来自平台的网络业务。以平台为革新的商业模式核心是平台化的商业模式、设计、构思,因此我们进行战略设计时也要有架构思维,要有创新的平台化模式构思。

(3)战略是引爆。寻找并激发价值引爆点。

过去的战略是把方向、目标确定下来以后,通过策略去落地。互联网时代的战略则是一种引爆——寻找、激发价值的引爆点。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价值要素都在一个网状结构中,要预料一个商业模式的爆发点、一个企业的高成长点到底在什么地方。因为在价值网中,所有的变量并非线性、渐变的,而是一种非线性的、累积到一定程度以后产生爆发的状态。可能一个小小的变量就会引发大趋势。

所以,移动互联时代,企业的战略不再是简单地画战略图、战略设计,而是要在预期市场、在实际市场之中不断寻找引爆点,一旦找到引爆点企业就找到能高速发展的发展机遇。笔者认为引爆点的产生来自契约、规则、机制与制度的战略性设计与重构。

(4)战略是探索。是迭代创新优化,不断试错、逼近目标的过程。

互联网时代,战略的形成过程是迭代创新优化的过程,是一种不断试错探索、在试错过程中不断接近引爆点,不断探索未来路径,不断逼近目标的过程。互联网时代的战略,不再是预先所设计的战略目标,然后如何去达到的过程,而是探索如何更逼近目标。

为什么现在会提出“去KPI”,这并不是说企业不需要关键绩效了,而是企业的绩效来自于调整的过程、逼近目标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不断优化。

(5)战略是能力。是组织平台化整合能力与资源平台化配置能力。

战略是一种能力,是组织平台化整合能力及资源平台化的控制能力。企业能不能使战略落地,关键在于平台的搭建。这个平台包括外部资源整合和内部资源的分配。谁能不断发现引爆点、谁能不断发现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就给谁。

(6)战略是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人,是客户与人才,因此战略最终体现为客户价值与人才价值优先战略!

2.重构企业成长发展DNA——治理新思维

企业除了要找到战略的发展方向,还要构建企业成长发展DNA,这个D N A 就是公司治理体系。笔者一般将公司治理概括为六个要素:第一是产权结构优化,第二是权力的分配与决策,第三是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矛盾关系,第四是管控模式,第五是高管的激励约束,第六是相关利益者价值平衡关系。这六大要素仍然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命题。

但与此同时,要抓住互联网时代的公司治理本质——新权力正在颠覆旧权力,信息透明时代的共创、共治、共享机制。

(1)新权力颠覆旧权力。

我们知道,过去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要解决权力分配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现在,企业是一个透明体,所以今天的公司治理必须建立在新权力颠覆旧权力的基础之上。所谓的新权力,就是消费者参与创造、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分享、员工的自主与自我管理的新权力。过去的权力主要是在股东、在厂商,今天的权力真正转移到消费者和人力资本身上。所以互联网时代公司治理的本质是权力的转移。

互联网时代颠覆的是权力分配的秩序。为什么电商能主导整个产业价值链?根源是因为它先拥有了消费者,也可以说是优先拥有了消费者需求选择的信息。

权力一方面转移到了消费者,从过去的供应商、制造商权力主导,到现在真正转移到了消费者。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价值链也从渠道管理转移到了供应链。如果还不能认识权力的转移,还不能认识到消费者的主导权力,还不能认识到供应链在整个企业战略经营过程中地位,还抱着生产厂商思维的话,我们就会丧失市场和消费者。

必须认识到权力已经发生变化,这个权力不再仅仅是股东权力优先,而是消费者主权和人力资源主权有限时代。

(2)商业民主与规则体系透明。

现在规则是透明的,是大家一起参与制定的,完全是信息对称和商业民主,包括群体智慧群体行动。这就导致企业的决策机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在企业的管控上,需要有机自治管控思维,而不再是过去那简单的财务管控、战略管控或运营管控思维。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竞争能力体现在你能够控制多少资源、整合多少资源、影响多少资源,最后通过你的商业平台,你能分配多少资源。如果分配的游戏规则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大家就会用脚投票把你抛弃。

所以互联网时代的管控模式、管控规则一定要转向基于共创、共享与共治的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