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部门的定位直接决定了培训人的话语权,要想培训工作出色,培训定位就得高起点。我所在企业的培训部门都是独立于人力资源部门的,而且培训部门负责人就是公司一把手兼任,并通过制度的形式确保了培训部门能够获得足够的重视和所需资源。在定位的一级指标里面共包含了7项二级指标,具体如下:
(1)使命、愿景、战略目标
指标定义:满足组织战略且清晰的使命、愿景、战略目标。
判断标准:使命——有清晰反映为企业输送人才所承担责任的成文描述;愿景——有明确的三年以上培训管理的发展规划;战略目标——每年发布明确的战略指标。
建设指引:由部门管理者负责完成年度战略解码,可依据平衡积分卡对企业战略及业务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培训的目标定位,制定公司人才培养中长期战略规划。
涉及资源:企业战略、业务指标。
(2)用人政策及方法论
指标定义:使用集团统一的用人政策(培训-考核-授权-上岗)和系统化培训方法论(SAT)。
判断标准:使用集团统一的用人政策(培训-考核-授权-上岗)和系统化培训方法论(SAT)。
建设指引: 践行系统化培训方法论(即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的系统培训过程),推进公司“培训-考核-授权-上岗”标准化培训管理工作(员工按照本岗位的培训大纲要求参加相关培训,所有与岗位技术授权相关的培训项目实施后,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与评价,其结果作为岗位技术授权的依据,获得该岗位的技术授权后表明有资格胜任该岗位工作),规范并指导培训工作。
涉及资源:已发布的“培训-考核-授权-上岗”、系统化培训方法论(SAT)。
(3)公司班子成员人均授课时数与参与分享的比例
指标定义:公司班子成员每年参与授课与分享比例、时长。
判断标准:公司班子成员每年参与授课与分享比例为100%,授课时长7学时。
建设指引:加强培训内部推广,提高领导对培训的重视程度;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升授课技能技巧;利用多重优势资源及手段打造学习型组织。
涉及资源:管理层支持与推动、优秀的培训管理者、内部相关人员的配合及支持。
(4)公司班子成员视察培训工作的人·次数
指标定义:公司班子成员每年走访、视察培训工作的次数。
判断标准:公司班子成员每年走访、视察培训工作的次数≥3次(每人每年要走访三次)。
建设指引:增加走访工作安排,加强培训内部推广,提高领导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关注培训价值呈现,明确培训的业务结果。
涉及资源:优秀的培训管理者对视察工作的推动、参与公司总体经营成果汇报会、集团公司对内外部经营环境及发展战略定位。
(5)关键人才的盘点频率
指标定义:关键岗位人才盘点频率。
判断标准:每年进行关键岗位人才盘点。
建设指引:建立人才盘点专项小组,以项目运作的方式开展人才盘点工作,明确人才盘点规划;明确人才盘点实施计划;加强人才盘点操作技能。
涉及资源:领导的支持、人才盘点相关人才、人才盘点相应技术。
(6)岗位培训大纲覆盖率
指标定义:岗位培训大纲覆盖的岗位数量占比。
判断标准:岗位培训大纲覆盖率占岗位数量比例为60%。
建设指引:由专人负责岗位培训大纲的建设工作,并根据实践反馈完成培训大纲的升级和修订。
涉及资源:专业人员配置;明确完整的岗位培训大纲建设计划;实施保障过程控制监督。
(7)员工教育经费占工资总额的比例
指标定义:培训经费与预算的比。
判断标准:员工教育经费占工资总额的比例≥2.5%。
建设指引:做好年度培训经费预算;完整的经费审批与管控流程;定期开展经费使用审计工作。
涉及资源:培训部门、高层、财务部门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