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游戏化(Gamification)?一句话,就是将游戏手段应用于非游戏的场景。
游戏化本质上是一种方法和思维方式,它可以应用到很多非游戏领域。
游戏化能起作用的原因,也就是“游戏为什么吸引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游戏化的魅力并非单独来自于游戏的机制,而是来自于游戏作为一种媒介所能带来的整体体验。
目前,游戏化在教育领域非常活跃,国外甚至有一些专门针对中小学教师的游戏化培训项目。中国香港甚至针对中学生发行过一款叫Farmtasia(农场狂想曲)的游戏,总共出了两代,是个经营游戏,通过沉浸式的体验来使学生对地理、经济等学科有更深的了解。其实游戏化的主要优势就是游戏的主要优势:沉浸性的体验、明确的反馈、可分享可提高的技巧,还有最重要的——乐趣。
促销的游戏化首先要考虑游戏化的必要性:游戏化一定要从需求出发,先有了“要提升用户黏性”“要引导用户发现购买、消费的乐趣”的需求,才需要具体去考虑游戏化的方案。
从可行性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游戏化未必以游戏的最终形式体现;只要系统或者规则经过了精心设计,能引导用户能在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那么就是好的游戏化设计。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请你设计的用户能否在不借助太多外力的情况下把你的设计付诸实践。
4.社交化
社交的本质是什么?说到底,社交活动还是植根于人类基因的一种为生存繁衍而存在的古老行为。人们通过在一起相处(在一个可以相互接触、相互观察的时空范围内进行语言交流、共同活动、相互观察),相互形成判断,建立关系,以达到为将来的协作建立情感、意识基础的目的。
所以,社交化需要为人们提供一些基本条件:聚集在一起的社交场所,表达个人观点、情感的话题,社交朝向的后续活动目标。
随着移动互联应用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下的社交变得越来越“随时随地”,微社交方式已经成为一种社交常态。微社交——利用碎片化时间,三言两语的社交。微社交更利于持续巩固关系和“在不经意间”升华关系。微社交往往是由这样几件事开头的:晒一张有故事的图;偶尔吐吐槽或者发表一下人生感悟,表达一下个人洞见。这几件事最容易引起朋友的围观和反馈,也最有利于表达自己的能力、境界、价值观、协作意向。社交的根本目的是奠定协作基础。
建立自己的社交平台,不如借助成熟的社交平台,在此不需要自建,更明智的做法是主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