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本土制药企业延伸日化领域蔚然成风,先后有同仁堂、仁和药业、云南白药、滇虹药业、片仔癀、三精、修正药业等知名药企纷纷步入其列。当然,这也是研究国外同行产业结构组成要素的结果。美国强生在医药领域推出达克宁、息斯敏、派瑞松、吗丁啉、采乐等品牌,在日化也推出了强生婴儿系列、可伶可俐、露得清等品牌;曼秀雷敦不但卖眼药水,更卖润唇膏、洗发水与防晒露;自出身于联合利华背景吴汉荣先生空降到中美史克任中国区总裁后,第一个大动作就是推广一款专业牙膏——舒适达。
从药业到日化,本身具备GMP标准的药企,在日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方面是小菜一碟。于政策、营销、管理、品牌与团队上,药企与日化行业存在何种差异,距离有多远呢?
从药企跨界到日化,无疑是企业战略指导的结果。虽然是系出同门,产品由药品延伸到日化用品,那么,营销如何随之变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