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的用人之道

我们再学习下面一段:“《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有一次出兵打仗,吃了败仗。在出兵之前,有一个很贤良的大臣劝阻他。可是他没有听,结果吃了败仗,回来总结经验,就写成了这一篇《秦誓》。这里先白话翻译一下。

《秦誓》这篇文章说:如果有这样一个臣子,“断断兮,无他技”。这里“断断兮”是个形容词,形容这个人说话做事都是断断续续、结结巴巴,很不利索,也没有其他什么特长。但是,“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你看不出他的心里有什么东西,就这么安安静静的一个人,但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如有容焉”,心胸很宽广,能够包容一切。“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他如果看见别人有什么长处,就会非常高兴,就像他自己有长处一样,而且这样的人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别人有圣贤一样美好的品德和德行,他总是衷心地喜欢;别人说得很中听、很中肯的建议,他也会觉得像自己说的一样,替别人高兴。所以,秦穆公就说:“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这样的人,确实是心胸开阔的人,确实是具有包容心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保护我的子孙后代,才能保护我们国家的黎民百姓,这样的人才是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人。

而与之相反,还有另外一种人,“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如果看见别人有技能、有水平,他就嫉妒人家、厌恶人家,不希望别人比自己强。“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别人如果有好的品德,他就会去压制别人、阻止别人,不让别人的美德发扬出来让更多人知道。“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秦穆公就说,这样的人就是没有心胸的人、是狭隘的人、是小人,这样的人是不能够得到重用的,因为他不能够保护我的子孙后代,不能让王室延绵下去,黎民百姓也不能得到他的保护。用了这样的人,国家就会很危险。

这一段是秦穆公总结出来的用人之道。用人该用什么样的人?领导者怎样识人?怎样观察人?这里就说得很明确了。这样两种人,一种是无才有德,另一种人是无德有才。前面那种人看起来才能不怎么样,但是他的德行很好,那么对于前者,秦穆公就认为这样的人堪为国家重任,他的国家和黎民子孙就要以这样的人为保护者。为什么?这种人看似无才,实际上是真正的大才啊!所以古人才会说“大智若愚”嘛。而后一种有才无德的人,在秦穆公的眼中,他就是可能给国家以及黎民百姓带来灾难的人。所以,对于这种有才无德的人,秦穆公是很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