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人多年观察分析,中国复合肥行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分为五大类导向:
第一类企业是资源导向型,典型企业是湖北的企业,如新洋丰、鄂中、祥云、三宁、华强,有磷矿,有资源,因为有原材料优势。所以,多采用高性价比策略,即同样的东西,价格比你便宜,同样的价格,东西比你的好很多。
第二类企业是营销导向型,典型的是广东的芭田,产品系列多,产品效果好,包装好;经销商数量多,渠道在业内率先实现扁平化,从总代理到地区级,再从地区级到县级,率先在行业做终端,开展终端工程;最早业务员数量多,重视终端技术推广,强化农化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终端促销活动,形式多样。
第三类企业是品牌导向型,最典型的是史丹利,10多年前就请形象代言人,如高塔请陈佩斯、第四元素请王宝强,最早在央视七台大手笔投入硬广告,“红土地、黑土地,用肥就用史丹利”“史丹利,世界人民都在用”等经典广告语家喻户晓,请央视主持人、直升飞机的传说也成为行业先行者。
第四类企业是技术导向型,虽然撒可富近期有一些战略调整与变故,但一直认为是本土行业技术导向的典型代表。
第五类企业是服务导向型,如红四方拥有全国首家农化服务中心,致力于在农化服务先行一步;贵州西洋2016年提出“农化服务脱虚入实战略”,都是一种服务导向。产品可以同质,服务难以模仿;产品是形,服务是魂。
可以说,山东肥企更多是品牌导向型,广东肥企更多是营销导向型。品牌导向就是“向上走”,就是在传播上舍得投入,重视传播,舍得请形象代言人,在电视乃至央视投入大量硬广告。2014年鲁西在央视投入广告费为6000万元,2015年为1.5亿元,金正大、史丹利都达到了这一数字。然而,广东肥企是典型营销导向,即“朝下走”,即在渠道下沉,终端、促销推广上下足功夫,他们认为请形象代言人、在央视投入广告很“没底”,投出去的是真金白银,但是能否对销量起作用没有底,广东肥企是典型的“脚真正踩在硬地上才会放开跑”的企业,不见兔子不撒鹰。
虽然肥料属于农资行业,用户是农民,但是,化肥早已进入品牌时代,品牌知名度大的产品更好卖,而且价格更高,经销商、零售商也更愿意代理品牌知名度大的厂家。众多农资厂家说这个行业是不讲品牌的,实实在在的把质量做好就行了,恰恰相反,在央视投入广告更多的史丹利、金正大、鲁西、红四方等企业这些年发展得更快、销售规模更大。今天是该转变观念的时候了,不只是消费品需要品牌,农资产品也步入了品牌时代。
在品牌时代,在打造品牌方面,广东肥企与山东、其他众多省份肥企比较,确实略逊一筹。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