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行业的IP意识已经觉醒,领军品牌都积极践行IP珠宝产品研发,如潮宏基的“哆啦A梦”系列、周大福“Hello Kitty”系列、周生生的“海贼王”系列、潘多拉“冰雪奇缘”系列手链等。
IP产品开发分为原创开发和授权开发,其开发思路是不一样的。
原创的IP产品开发,一定要学会文化符号寄生。
换句话说,就是你的原创产品要寄生在承载人类美好情感的文化认知中。这些认知已经沉淀在人的心智资源中,可以很容易识别、传播,可以自带话题、聚集粉丝,实现产品的自我销售。周大福的福星宝宝系列、明牌珠宝的锦衣玉食系列3D硬金产品之所以能持续畅销,背后逻辑就是产品寄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可以寄生的文化符号主要有:宗教文化、星座文化、福寿文化、爱情文化、权贵文化、文明文化。这些IP产品,可以是物化的具体产品,比如代表爱情的钥匙、代表浪漫的埃菲尔铁塔、代表权贵的王冠、代表平安福佑的神像;也可以是流程化的仪式感文化,比如求婚告白、拜月老、求财求平安仪式、海誓山盟、证婚、感恩、儿童抓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创的IP产品开发,还要学会多元化。承载人类美好情感的符号文化是个大概念,品牌要学会多元化。如今是全球化时代,西方文化、东方文化都在情景交融。只要是美好的情感符号,除了国籍与信仰,这些文化符号是中西方都认可的,比如爱情、文明、富裕、勇敢与正义。东方认可生肖文化,而西方认可星座文化,其IP内涵是差不多的。
在中国市场,宗教文化的IP产品,多以佛教、道教、儒教为主,西方基督教、伊斯兰教的IP产品很少。在中国,信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民众人数不少,品牌可以围绕西方的IP来打造产品,实现多元化。
西方的海洋文明和海盗文化、希腊神话,包括西方节日文化,如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这些深入人心的IP都是可以开发利用的。尤其是90后、00后年轻消费群体,对国外的文化比较认同。每年的圣诞节,黄金苹果就会热销,就是沾了西方文化IP的光。
原创的IP开发,用细分市场抢占小众和圈层。过去产品开发讲究大众逻辑,现在产品开发要讲究个性与圈层逻辑。未来的市场逻辑,就是大众品牌和小众品牌同时存在。品牌原创IP产品,要学将IP细分化,从而抢占圈层市场。
比如中国的佛教文化中,菩萨和佛陀都是深入人心的IP产品,但整个珠宝行业开发的都是大众化的IP产品,菩萨以南海观音为主,佛陀以弥勒为主。其实,菩萨有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民间有“求平安到普陀,求财到九华,求智慧到峨眉,求官到五台”的传说。品牌完全可以根据这些传说或典籍来细化开发四大菩萨的相关IP产品,来满足信徒不同的心理需求。
在道教文化中,财神也是深入人心的IP产品。珠宝行业开发IP产品也是大众化的IP产品,财神多是关公与赵公明的形象。其实,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有五大财神,分别是3位武财神和2位文财神。品牌是否可以根据民间传说和历史典籍来开发与五大财神相关的IP小众产品呢?
他们分别是赵公明(全能武财神,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赵公明及其4员部将被称为五路财神)、关公(忠义武财神,三国时期历史人物)、范蠡(生财有道武财神,春秋时代历史人物,又称陶朱公)、比干(公正文财神,商代历史人物)、沈万三(偏财文财神,明代历史人物,民间传说靠聚宝盆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