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你做对产品了吗

做好产品,是大家都在说的一件事,也是大家普遍认为正确的一件

事,但也是没有意义的一件事!世界上可能并没有真正的“好产品”,每


个人看好产品的角度都不同,每个人对好产品的定义也不同,好产品的认

知中可谓千人千面。

从产品本身的角度看,做出好产品并不难,难的是要做出对的产品, 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产品,绝不是一个“好产品”就可以涵盖的,只有

做对了,才会出现所谓的好产品。

所谓做对的产品,简单讲就是对合适的人、合适的需求提供合适的

产品。

做对的产品,并不是将重点放到产品本身,而是要深入洞察消费者的 本质需求,探究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什么核心价值,帮助其解决哪些重大问

题,或适应于哪种消费场景。

做对的产品,产品本身只是载体,而需求和价值才是本质。唯有将需

求与价值结合在一起,产品对于消费者才具有实际意义。

(一)好产品是自我思维,对的产品是顾客思维

市场上许多自称好产品的产品,或者真的是好产品的产品,往往都不

是对的产品。

每年有如此多的新产品面市,但是真正能够获得成功的产品不超过 10%,在90%没有成功的产品中,有不太好的产品,也有确实不错的好产 品,但它们都不是对的产品。通常所说的好产品,大都只是从品质及健康

等方面来说的,这样的好产品会是对的产品吗?往往不是!

当企业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品质和健康上的时候,就容易忽视消费者的 本质需求,忽视消费者的心智认知,而只是一味地从自身出发来考虑问 题,以为我做的是好产品就一定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其实完全不是这回

事儿。


所以,几年前有企业推出蘑菇精的时候,认为这个产品绝对是好产 品,不含味精、盐和动物成分,菌菇又很健康, 一定会得到消费者的认 同,可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为什么呢?因为蘑菇精的鲜

味远远不如鸡精,而且还贵出30%以上,这让消费者如何接受呢?

好产品不一定是对的产品,对的产品一定是好产品。关键在于有没有

恰好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只是企业自己认为的好是没用的!

(二)好产品会误导战略,对的产品才能指引战略

好产品往往只是在数量级上的变化, 比如原料更好、品质更好、更健 康等,但对的产品则可以实现质量级的变化,对传统的产品进行颠覆,开

创出全新的品类。

这涉及对产品或品类的定义,也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好产品只是在原有的路径上追求做得更好,但是对不对呢?这就容易出现 美国学者莱维特所说的“营销短视症”,只会盯着产品本身这个狭窄的思

维空间,却看不到能够带来颠覆性变化的趋势。

汽车刚出现时,大家都将其当成“怪物”,认为这种东西有什么用呢? 大家还是习惯乘坐马车出行,而绝大部分的马车企业追求的也是“跑得更 快的马车”,因为这样才是好产品。但是带来颠覆性的却是“汽车”,相对 马车而言这并非是一个好产品,却是一个对的产品,因为其更加快速、更 加便捷、更加持久,马车却做不到!所以,好产品就是“跑得更快的马 车”,而对的产品是“汽车”,前者会误导企业的战略,后者才能正确指引

企业。

有的味精企业不断推出鲜度更高的家庭用味精,但再鲜有什么用呢?

消费者对味精的认知已经很差了,而且鸡精、鸡粉、酱油等都可以起到调


鲜的作用。为什么要用味精呢?所以,鲜度更高的“好味精”并不能挽救

企业未来的命运。

十几年前鸡精重新定义了品类,它以复合化替代了味精,虽然鸡精中 含有不少于35%的味精,但其已经在消费者心智中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品类, 这个品类给消费者带来的核心价值比味精更鲜、更健康,是对的产品,所

以当年太太乐实现了超越。

(三)好产品是结果,对的产品是原因

真正的好产品不取决于企业,并不是企业单方面就可以制造出来的, 能够决定是不是好产品的只有消费者。所以, 好产品只是一个结果,能够

被消费者接受的就是好产品,否则就不是好产品。

要想成为好产品,前提是做对的产品,把产品做对,就具有成为好产

品的成功基因。如果没有做对,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一个好产品。

海天草菇老抽是个好产品,这是结果,原因是海天选择了老抽来进行

突破,为消费者提供了“几滴就上色,久煮不怕黑”的核心价值。

厨邦特级鲜味生抽是个好产品,这是结果,原因是厨邦选择了中高档

鲜味生抽来实施差异化竞争,以“晒足180天”有效地占据了消费心智。

欣和六月鲜是个好产品,这是结果,原因是欣和选择了高端鲜味酱油

在华东市场实施差异化竞争,为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的高鲜酱油。

千禾零添加酱油是个好产品,这是结果,原因是千禾选择了中高端消

费市场进行差异化竞争,为消费者提供了不添加味精的健康酱油。

美乐香辣酱是个好产品,这是结果,原因是美乐选择了厨师作为主要

的目标对象,为中高档餐饮终端的厨师提供了高品质的香辣酱。


百利沙拉酱是个好产品,这是结果,原因是百利以中西餐厅为主要服

务目标,为店主和厨师提供了最具高性价比的沙拉酱及西式餐料产品。

凤球唛番茄调味酱是个好产品,这是结果,原因是凤球唛将传统的番 茄原酱创新为复合化的番茄调味酱,更好地满足了餐饮终端的多样化烹饪

需求。

饭扫光是个好产品,这是结果,原因是饭扫光为消费者提供了系列化

的“下饭菜”,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满足了更多的消费场景。

消费者不是专家,不了解产品的原料、配方、工艺等,但是他们非常 清楚产品有没有帮助自己真正解决问题,有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不怕不 识货,就怕货比货,有比较就有差距,只有对的产品才会最终在市场上留

下,成为“传奇”,其余的只不过是“传说”。

(四)好产品是能力,对的产品是机会

好产品的导向是自内而生的,体现出的是企业的制造能力;而对的产

品是自外而成的,体现出的则是战略机会。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成果不是来自企业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内 部的都是成本。”好产品体现的是在“对的产品”指导下,将消费者需要 的产品做好的能力。没有对的产品来抓住外部的战略机会,好产品只不过

是为企业增加了一堆无法变现的沉没成本!

现在调味品行业中具有生产能力的企业一抓一大把,但是能够抓住战 略机会将其变现的企业少之又少。大多数企业只看到眼前的好产品,却看

不到能抓住战略机会的“对的产品”,所以都停留在低水平竞争,同质化


产品比比皆是,到头来只有拼价格,活得苦,看不到未来!

(五)好产品是一个点,对的产品则是一个立方体

好产品体现出的思维很简单,就是一个点,而对的产品则不然,它必

须要考虑方方面面,是一个立方体。

好产品只需要考虑原料、辅料、配方、工艺、设备、成本、品质等与 产品自身相关的因素就行了,但是对的产品除了企业自身,还要考虑宏观 政策、产业结构、消费者、竞争对手、经销商、零售商及供应商等诸多因

素,综合分析内外因素之后,才能最终拿出一个方案。

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不是在产品投到市场上之后,而是在产品产生 之前就开始了,没有战略思维的企业一出手就已经败了,其后只不过是

徒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