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企业受到日本企业的挑战,生产力和创新力明显下降。日本企业的异军突起使不少学者对日本式管理模式产生了兴趣,不少学者对日本企业与美国企业进行了比较研究。1980年,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NBC)播放了一位电视制作人梅森女士制作的一个纪录片“日本能,为什么美国不能?”(If Japan Can, Why Can't We?)节目,解释了戴明在丰田生产体系(Toyota system)改进而来的精益化制造/工程管理(lean manufacturing/engineering)中所扮演的角色,使戴明和丰田生产体系在美国一夜成名。美国产业界普遍认为:“戴明是日本经济奇迹背后的驱动力。”从这时开始,包括福特汽车公司在内的不少美国企业抛弃了目标管理,转而采用丰田生产体系。而在此时,我国企业正在大规模地推广目标管理,并在此之后的岁月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目标管理,现已在许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中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作为组织管理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归宿点和手段,贯穿于一切活动的始终。它要求在一切活动开始之前,首先确定目标,一切活动的进行要以目标为导向,一切活动的结果要以目标的完成程度来评价,充分发挥“目标”在组织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形成中的积极作用。我国推广目标管理的应用范围很广,不仅适合工商企业组织,在学校、医院、政府机构等非营利性机构中也可推广。
可以这样说,目标管理诞生在美国,却兴盛于中国。这就产生一个巨大的悖论:目标管理不能拯救美国企业,但却使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我们认为,目标管理在中国企业的成功,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有密切的关系的。目标管理不但在中国生根发芽,而且还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目标管理。
1、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这与目标管理隐含的“有责任心的工人”的假设是相通的。儒家文化向来被视为正统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强调以“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三为”思想,其“诚、信、和”的实质内涵和孟子的“性善说”,与德鲁克的有责任心的工人并无根本性的区别。目标管理一引入中国,其“有责任心的工人”的假设是与儒家思想相通的,从一开始就表现为一种人性的召唤,在人们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文化主张“无为而治”,因而在我国企业实践中缺乏目标、定额、限额、计量和原始记录等,管理的基础工作非常薄弱,实际工作中面临着泰罗所说“如何有效地衡量工人合理劳动量”的问题。这说明我国企业还需要补上“科学管理”这一课。目标管理一引入中国,对我国企业的上述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企业基础工作的完善。今天,管理基础工作的完善已经成为改进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与提升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目标管理更好地体现了《庄子·天道》篇关于“君无为而臣有为”的主张,予民自由,予民自治,则天下会自组织出社会秩序来,无须由上而下行使权力以维持秩序,这反映了企业领导者高屋建瓴地制定企业战略目标的管理思想。
3、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所形成的以人伦关系为核心的组织内互动法则,让自然形成的自组织在金字塔式科层制结构的理性系统中有了生存的空间,已经转化为人们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力地推动了目标管理在我国组织中的实施。加拿大管理学家明兹伯格指出:“机械式组织(即科层制组织)的一个显著特征——对控制的热衷,控制思想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组织阶层中。”在目标管理中,德鲁克引导组织控制从经理人控制向员工自我控制的转变。“德鲁克用圣贤式的‘责任心’标准来代替失业危机感、思想操纵,以及秒表控制式的独裁等,这些管理工人和工作的方法。从本质上讲,这意味着把管理经理时所用的自我控制方法推广到基层。”554目标管理既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提高了管理控制的质量,又加强了人性化管理,帮助经理人进一步凝聚了员工。
4、中国人非常强调“家”的概念,中国人在“家”中是集体主义的,而在“家”之外就不是集体主义的。目标管理强调目标分解与自我控制,这就使人们可以围绕着目标来构建一个拟似的“家”,目标使人们凝聚成一个整体,这样的基层组织和团队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会产生较高的工作绩效,拟似的“家”构成的团队具有自组织的特性与活力。因此,目标管理有一种“裂土封侯式”的激励作用,目标营造了一种集体主义的“情境中心”555,推动了团队的建设,目标鼓励了自组织的动机,目标带来荣誉感、归属感、自我利益和自我实现,就会产生强大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与活力。
5、目标管理与我国企业所崇尚的全面管理有着天然的联系。已故的我国著名管理学家蒋一苇教授认为,全面计划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经济核算、全面人事劳动管理等“四全”管理是中国式管理的核心内容。556而这些方面的工作可以与目标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我国推广目标管理不仅应用于工商企业组织,在学校、医院、政府机构等非营利性机构中也广泛推广。目标管理在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制度,并同其他管理方法和制度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不少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
(1)将组织的目标和组织的方针结合起来,发展成为“方针目标管理”。组织的方针是指导组织行为的总则,它是建立目标、选择战略和实施的基本框架。用方针来指导组织目标的制定以及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有助于目标的实现。
(2)将目标管理同组织的责任制、行政领导人的任期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按目标来管理,使组织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有利于进一步强化责任制。
(3)将目标管理同计划管理、质量管理、经济核算等项工作组合起来,使各项管理工作可以围绕着目标来展开,有明确的方向和具体行动的指南,有利于促进计划工作质量的提高,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经济核算。
(4)将目标管理与劳动人事管理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劳动纪律,更好地体现责、权、利相结合和按劳分配的原则,使对员工的奖惩及工资奖金分配有了更为科学的标准。557
5、目标管理与科学发展观结合,强调目标管理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质疑目标,这是中国式目标管理在新世纪所表现出来的特色。不断对目标提出质疑从根本上说是试图把握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目标管理是一个有机的过程,它的运行原则是导向具体目标的自我控制。通过个人的发展最终求得组织的平衡发展。个人在组织既保留了自己的尊严和自由,但同时又要向组织履行职责。所有这些最终将有助于创造一个自由和人道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