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腾笼换鸟——以替换改装出新出彩

你是否发现,有的人在写文章或讲话时,一提到春天,总是“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或者“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写到秋天,总是“金风送爽、丹桂飘香”。这样的话听多了,也就了无新意、味同嚼蜡。如用富有新意的语言词汇加以替换改装,尽管讲的是大家熟知的事,也能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新鲜感,让人百听不厌。

在公文写作中,如果把文章的体例结构比作“笼子”的话,那里面涉及的事,以及所用来表达词,就如同“鸟”。当“笼子”不能更换的时候,我们不妨通过替换其中的“鸟”,给人以新鲜感。

腾笼换鸟,简单地说,就是在文稿起草过程中,对文稿中原本比较平实、老套的语言词汇,通过等义替换、套改等方式,让其更生动、更贴切、更富有美感,从而提升其文稿的“亮度”。

一次,在讨论科技这个话题时,有一位同志说:“我们对科技创新重视不够,研发投入较低,研发实力不强,原创性、引领性成果不多。”另一位同志表示赞同,说道:“我们搞科研不是‘领跑’,而是‘跟跑’‘陪跑’,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加上过度依赖进口,‘杀手锏’和‘独门绝技’少之又少,导致处处被‘卡脖子’。”我一听,其实他们说的是一回事,但后者更生动,听后给人的紧迫感更为强烈。

还有一次,在修改一篇领导在与某国际组织签约仪式上的讲话文稿时,我一看初稿,开头第一句便是“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天,我们举行线上签约仪式”。这句话并没什么错,只是显得过于平实。于是,在研究掌握相关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腾笼换鸟”,我们将其改为“今天,我们跨越山海的距离、冲破疫情的阻碍,相聚互联网‘云端’,举行签约仪式。”一下子就有了新意。

再比如某区委书记在汇报“全面加速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时,汇报的三个方面为:

一是聚焦“筑巢引凤”,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平台承载力,以“顶配版”标准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持续推动空间分类管控、产业提档升级,拓展提升面积4.6万亩。提升科技支撑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落实分行业精准科技支撑。提升要素保障力,开展要素竞争性分配,让有限资源一线直达最优项目,近三年保障工业用地9600亩、去年供地面积全省第一。

二是聚焦“腾笼换鸟”,不断彰显创新刚性。提高项目准入标准,落实精准选商,从严把好项目科技创新源头关。重塑项目落地流程,创新签约即设计、农转即预审、参保即挂牌、拿地即开工、竣工即达产、验收即拿证“六即工作法”。腾挪项目发展空间,全面开展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统筹打好“清三低”“破五未”和低效收储盘活组合拳,仅去年就完成低效收储4577亩,规上企业亩均税收39.8万元/亩、高于全省平均7.8万元。

三是聚焦“凤凰涅槃”,加速释放创新动能。向高端化蝶变,加快产业链协同创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向数字化迭代,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制造业系统性重塑,构建“全链路”数据应用生态,一体打通生产制造与市场开拓全流程节点,大力培育以产业大脑为支撑、未来工厂为引领的新智造体系。向绿色化转型,扎实推进全省首批低碳县区试点,创新推出工业控碳数智平台,开展用能预算化管理,已接入规上企业83家、实施节能减碳项目30个。

大家知道,提到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个话题,一般就是“招商引资、政策扶持、产业集聚、改革创新”等表述,这篇汇报文章,以“筑巢引凤”“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来替换常规的表述,3个关键词准确地抓住了全面加速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给人以新鲜感。

【延伸阅读】

如何腾笼换鸟,可见,同样的意思经过替换改装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时,顿时让文稿充满新鲜感。

下面列举一些例子供参考品读。

乡村振兴,要注重乡风民风建设。

替换改装: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立足当下,也要放眼未来。

替换改装:为当代计,为万世谋。

思想之光照亮前进之路。

替换改装:回望历史长河,每当人类文明之舟行驶到关键交汇口,伟大的思想总能如航标、似灯塔,指引前进方向。

要改善创业环境,吸引人才。

替换改装: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