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产品制造策略

企业从交付策略分为生产入库、订单装配、订单制造、订单设计四种模式,但对于制造部来说就是两种制造策略——MTO和MTS。多数企业不会只采用一种计划模式,可能对常销产品采用生产入库,对于配销产品采用订单装配或订单制造。

ERP系统中一般都有标准的逻辑,在SAP中标准的MTS有4种计划策略,MTO有3种计划策略。

5.1.1 MTO策略

MTO下的三种计划策略的主要特点如表5-1所示。

表5-1 MTO下的三种计划策略的主要特点

计划策略

计划策略50

计划策略60

计划策略20

特点

成品需求可预测
产品的主要附加值在最后的装配环节

成品需求基本可预测,仅成品的某个特性不可预测
成品的主要附加值在最后的装配环节

成品需求无法预测

产成品需求维护

维护产成品的计划独立需求

维护计划物料的独立需求

不能维护独立需求

原材料的采购和半成品的生产

1.原材料的采购和半成品的生产可根据成品的独立需求产生

2.原材料的采购和半成品的生产可以在接到客户订单触发

同计划策略50

1.对半成品,原材料做计划
2.基于消耗的计划,如设置安全库存
3.原材料的采购和半成品的生产可以在接到客户订单触发

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如生产仪表盘/保险杠的厂家适合采用计划策略50,汽车整车企业给出的滚动该预测是相当稳定的,可以将汽车整车企业给出的预测作为独立需求维护,汽车仪表盘组装后体积大,由于是异形件很难存放,而且搬运时容易碰划伤,因此零件厂基本都是先制造出部分零部件储存,然后接单客户订单之后再进行喷漆和装配。对于长周期的零件是基于整车厂提供的预测采购,而短周期的零件可以在接到整车厂的提货订单后给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

计划策略60适用于那些客户定配置较多的成品,产成品的总量需求是稳定的,但最终的一些定配置不同,此时预测不能做在产成品上,而是做在半成品上。同样的长周期物料可以基于预测采购,短周期的零件可以接到客户的订单后再下达给供应商采购订单。然后基于客户订单后完成最后的装配。

计划策略20,现在很多做出口代工的企业都是选择这个策略,成品出货不稳定,无法预测。国外客户并不会提供中长期的成品预测,基本都是N月的5日左右下订单,然后在N+1月的月底要求交付,在N月的下旬会增补少量需求。正常订单周期在6~8周;紧急订单周期在3~4周。短制造周期的部件可以基于客户订单制造或采购,而长周期部件只能自己来预测备库。部件备少了,客户订单无法满足;部件备多了,容易形成呆滞,半成品和原材料的控制是困扰企业的大问题。例如笔者辅导过的一家位于江苏的,做代工的割草机就是这种情况,割草机的长周期部件包括小型汽油机的缸体/缸盖,需要基于自主的预测去采购。其中缸盖需要从重庆采购,交付周期长,批量大,必须整车采购,因此库存高达4~6周。

5.1.2 MTS策略

MTS计划策略对比如表5-2所示。

表5-2 MTS计划策略对比

计划策略类型

计划策略10

计划策略11

计划策略40

计划策略52

适用业务类型

生产稳定,库存被充分考虑

不考虑库存和客户需求,只考虑独立需求进行生产,如水泥和化工,不轻易停止生产

最常见的按库存生产的模式

类似于按订单生产的模式,但产出的库存不与销售订单绑定

主要特征

独立需求触发生产和采购

独立需求触发生产和采购

独立需求和销售订单共同触发生产和采购

独立需求触发原材料采购和(或)半成品的生产

需求来源

仅独立需求

仅独立需求

独立需求和客户订单

独立需求触发采购,客户需求触发产成品生产

销售订单与生产关系

销售订单不影响生产

销售订单不影响生产

销售订单影响生产,销售订单数量大于独立需求数量;则根据销售订单数量生产

仅销售订单触发产成品生产

MRP运行是否考虑库存

考虑库存

不考虑库存

考虑库存

独立需求不考虑库存;客户需求考虑库存

独立需求的计划订单是否可转生产订单

可转

可转

可转

不能转

销售订单对独立需求影响

无影响

无影响

消耗计划独立需求

消耗计划独立需求

生产订单收货对独立需求影响

无影响

独立需求被削减

无影响

无影响

销售订单发货

独立需求被削减

无影响

独立需求被削减

独立需求被削减

对原材料采购的影响

有独立需求则采购,在接到销售订单前可先采购,销售订单不影响原材料采购

有独立需求则采购,在接到销售订单前可先采购,销售订单不影响原材料采购

有独立需求则采购,销售订单影响产成品需求,也会影响原材料采购

有独立需求则通用物料采购,专用物料不采购

对半成品生产的影响

半成品在接到销售订单前可先生产

半成品在接到销售订单前可先生产

半成品在接到销售订单前可先生产,销售订单会影响产成品需求,因此也会影响半成品生产

通用半成品根据独立需求可提前生产,专用半成品接到销售订单生产

笔者在一些医药企业见过使用策略10,销售部每月进行出货预测并设定安全库存水平,然后转化为成品的净需求提交给制造部,制造部根据净需求组织物料采购和生产,生产周期在4~6周;客户订单都是要求库存出库。这种模式下会出现成品缺货,而且各月的制造能力利用率可能会有很大的波动。

水泥/化工/电解铝等行业会采用策略11进行生产,这种情况下制造部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利用产能,降低制造成品。

超过80%的采用MTS公司都是使用的计划策略40,后面的主计划逻辑就是基于这个逻辑。

策略52主要是一些工业品制造商采用,由于制造周期长于交付周期,必须基于预测进行部件生产,但由于成品的种类多,因此库存是保持在半成品,基于客户的订单进行最后装配,此外,客户可能会提出一些特殊需求,这些专用的半成品是基于客户订单来生产或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