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管理层的行为影响力

在企业内部,管理层要清晰的了解企业对于安全的定位以及相对应的政策下所要采取的一些安全策略。在制定企业的安全问题的大方向下,首先是对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以及危害程度,针对危险源和事故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客观评价企业的应急能力,掌握可利用的社会应急资源情况,并在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各级人员的意见后,修订完成《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制定,能有效的使企业各区域以及生产的人员清晰的了解企业内部的危险源以及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同时让他们也掌握一定的应急处理事故的能力。在遇到事故时能第一时间反应并做出相对应的处理,把事故的损害降至最低。

其次是要在体系的规范和要求下,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让员工遵循,并定期做安环宣传以及法规教育。把法规的要求转换成适合公司的相关制度,让企业上下都有可执行的规章制定来约束所有与安全相关系的行为。

表1.4 一般化工企业内部实施的与安全相关的制度清单

《企业安全总规程》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安全作业管理制度》

《环保安全设施维护保养制度》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

《安全环保责任制》

《厂内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环保检查制度》

《安全环境目标管理制度》

《储罐区管理制度》

《安全环保教育培训制度》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动土作业管理制度》

《安全环保会议制度》

《危险化学物品管理制度》

《防火、防爆、防尘及防毒管理制度》

《安全环保值班制度》

《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

《厂内非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

《承包商安全环保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新改扩工程三同时管理制度》

《外来相关方安全环保管理制度》

《化学品仓库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设施安全拆除报废制度》

《危险化学物品事故救援预案》

《局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动火作业管理制度》

《火灾爆炸类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高处作业管理制度》

《生产设施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

《企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

《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剧毒化学品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

《企业突发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在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规章制度下,管理层所表现出来的对企业内部安全系统以及安全体系的构建的投入。在企业的生产环境上,致力于整个工厂的污水和废气排放的标准化以及危化品的管理规范化。对于企业工厂内的污水排放设定严格的标准,各生产区域做到按要求排放,如在污水排放上出现超出标准的,积极要求以及协助车间做工艺改善甚至在改善后也不达标准的,下达停产整改指令,直至达标排放为止。而对于企业内部的整个污水管网,雨污分离是最基本的原则要求。因此,企业管理层在全面剖析工厂的雨水管网的分布后,应评估管网是否对安环造成影响而进行整改的评估,甚至是投入一些先进的设施设备去对污水进行前处理。而对于一些危化品,再也不是随便找人处理或私自处理了事,而是收集起来寻找有处理资质的公司进行处理。对于一些有废气排放或刺激性气味排放的企业,通过工艺改善甚至是尾气处理系统的加装\升级,对废气的排放做严格的控制以及气味排放的监控,做到零排放。只有这样,整个工厂的生产环境才能维持有序、持续的进行,企业管理层的每一分对于安全的投入都能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得到价值的体现与相对应的回报。

企业除了在生产环境上做出相对应的投入来确保与提升安全的生产基础外,对于一些车间内的生产设备,也应该以安全的角度去重新或定期审视其安全性能。对于一些不能达到安全标准要求或因为设备老旧存在安全操作风险的,企业应约束生产部门做出设备的整改或工艺技术的提升来规避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不安全的风险。甚至在一些设备经评估过后得出安全风险高,不适应继续投入生产的,应第一时间要求停产或购置一些新型设备再投入生产使用。这种高投入的决策,正是需要管理层自身对安全的要求与承诺的表现。

安全,对企业来讲绝对是一门专业课程。在当今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生产安全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下,企业自身的一些安全行为以及相对应的政策与策略也需要做出相对应的调整,对安全的管控手段也需要做出相对应的升级。因此,仅从靠经验以及推测来管控安全的行为已经不足以当今日益升级的生产设备以及操作人员了。因此,企业也需要引进一些在安全上有比较高专业知识度或在行业中在安全方面比较有口啤的一些专业人才。依靠他们的加入,对企业带来一些比较系统的和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以及安全管理方法。定期缴请一些专业的安全管理团队或顾问,到企业现场进行诊断,在诊断过程中不断的提高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以及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同时,定期的安全专业培训也是不断提升现场管理人员对安全的专业度知识与水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只有通过系统的、专业的培训,现场的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对安全的辨识度才会有进一步的提升以及形成系统的管理手段,这才能真正的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前面所说的所有的一切由企业对于安全的投入,最终想得到持续的运营,也必须是依靠相对应的体系来进行规范与约束的。因此,企业要不吝于对员工的一些安全知识的再教育的投入、安全活动的参与与支持。全力支持安全部门对于企业内部安全系统的建设与体系的推进,按体系的要求来约束和规范一切与安全相关的行为活动,依靠体系的标准化要求运行。只有这样,员工的生命财产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才能得以持续运行、才能长久生存与盈利。

而对于管理层,他们自身的一些自我约束的行为以及对安全的表现,正是最能影响生产现场人员投入到安全行为与管理中最有效的方法。我们所碰到的一个例子:一个企业最基本的一个安全行为:全员配戴劳保用品。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经历漫长的行为约束以及宣贯。而作为企业的总经理,在推行此政策时,只要他一进工厂的大门,都按标准化穿戴要求来约事自己:配戴好安全帽,帽子的绳子拉至紧贴下颚;配戴防护眼镜;全身换上标准一找作服;穿好防护劳保鞋;配上防爆手机或不带手机;在厂区内按“人流”通道的方向与轨迹行走。在巡检过程中如有发现不安全的行为,会第一时间制止并上前解决与对相对应的操作人员做培训。有时还会亲力亲为去操作,给现场操作人员做好“示范”。刚开始,员工对于企业推行“全员配戴劳保用品”的要求颇有差池,但受总经理的日日影响以及企业内部的宣传,慢慢地工厂内部的人员开始接受此要求并不断地发现此要求所带来的一些安全的保障措施。经过约6个月的规范与管理层的现场活动的影响,“全员配戴劳保用品”已经成为了员工进入工厂的准备工作。所以说,实实在在的切实行为比一切口号还来得更加真实、有效。管理层依靠自身安全行为的约束以及现场实际操作的影响,最终想达到的目的是做到“全员参与”。因此,管理层应该在全员参与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带头做用,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结合员工的特点,制定一系列“全员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项目和措施。

表1.5 XX化工企业全员参与安全文化建设计划表

序号

Item项目

内容

参与人员

频次

1

Hazard

隐患排查与治理

a. SUSA安全观察

b. PTW许可证检查

c. JSA审核

d. Leadership领导带班

全体人员

每人每周一次

2

Incidents

事故报告、

调查与分享

a. 所有事故必须立即报告,8小时内书面报告

b. 所有事故必须做RCA,48小时内完成

c. 所有事故必须在RCA完成后与全体人员分享

全体人员

每年须上报200个Nearmiss近似事故

3

Procedures

安全程序自查

a. 制定年度安全程序自查计划

b. 每个程序设定一个自查小组

由各部门代表组成自查小组

自查小组每月至少审查1-2个程序

4

SOP

标准操作程序审核

a. 制定年度SOP标准操作程序审核计划

b. 每个SOP程序设定一个审核小组

由各部门代表组成审核小组

审核小组每月至少审查1-2个SOP

5

MOC

变更管理

a. MOC执行的质量审核

b. 现场有变更却没有执行MOC

由各部门代表组成

审核小组

审核小组每月审查当月MOC执行情况

6

PHA

工艺危险性评估

a. 三年工艺危险性评估计划

b. Hazop、What If等工具的使用

由各部门代表组成评估小组

审核小组每月评估一个工艺节点

7

PM

预防性维修

(MI机械完整性)

a. 安全、环保等关键设备可靠性维修计划

b. 特种设备管理计划

维修、工艺、安全组成评估小组

评估小组每月评估PM执行情况

8

PSSR

试运行前

安全检查

新项目、新设备投入运行前

维修、工艺、项目、安全组成评估小组

评估小组每月评估PSSR执行情况

9

Chemicals

危化品管理

a. 各部门化学品目录

b. 危化品储存管理

c. 应急准备

由各部门代表组成审查小组

审查小组每月审查危化品管理情况

10

Training

安全培训

a. 培训记录

b. 现场检查有发现项时的再培训情况

由各部门代表组成

审查小组

审查小组每月审查培训执行情况

11

Compliance

法规符合性自查

a. 法规符合性自查

b. 以上所有检查、审核的发现项的整改符合性

由各部门代表组成审查小组

审查小组每月审查符合性情况

12

安全委员会、

安全日活动

a. 以上所有发现项及整改情况在安委会上汇报

b. 安全日以应急演练、演示告知内容为主

全体人员

(或代表)

每月一次安委会

每月一次安全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