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兴最爱读哲学,因为他觉得哲学会告诉人为了什么才活着。其次爱心理学,因为心理学会告诉人怎样活得更加幸福。哲学解决大脑的问题,心理学解决心灵的问题。
有一次,兴兴在和胡莉交流的时候提到哲学。胡莉问:“学习哲学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学哲学专业很难找到工作,哲学也不能帮助我们解决吃饭、穿衣、住房问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学习它?”
兴兴说:“哲学不解决实际问题,但它可以训练人的思维,优化人的视野,拓展人的视角。它以潜在的方式使人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人生旅途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自己的人生轨迹。它同时也能以潜在的方式帮助人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处理困难的新途径、新的创意、新的蓝图……哲学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它使人在质疑、反思、批判、超越性的思考中,不断地超越现实世界,不断地超越自身,从而使人从今天走向明天。哲学是人文精神,它追求的是崇高和美好的精神境界,抱着功利的心态去学习哲学,是不能把握到它的精髓的。”
哲学是一门特殊的学问,是与通常局限于某种具体对象的知识体系不同的学问。在汉语中,“哲”是聪明的意思,在希腊文中则意味着“爱智慧”,所以,按照字义解释,哲学是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它能让人获得合理的、独特的、超群的、卓越的观念、视角、视野或思路,它不是具体的经验知识,而是帮助人获取经验知识的帮手。
怎样才能获得智慧?它要求一个人对世界和人生充满好奇心,具有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具有顽强的毅力,具有自我批评精神,这样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对人生与世界有新的领悟、独特的见解、超越时代的理解,从而拥有卓越的智慧。
例如,柏拉图以理念论的方式告诉我们,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愿望和精神才是完美人生的真谛;亚里士多德以本体论、中庸实践观的方式告诉我们,关注经验,寻求最适合的方式才是实现完美人生的真谛;笛卡尔让我们以质疑的方式思考传统的不足,坚信理性的力量;康德把实现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让我们在不懈追求科学知识的时候不要忘记崇高的道德境界对实现完美人生的价值;黑格尔以思辨的方式告诉我们,完美的人生不在彼岸世界,就在人不断创造世界历史的过程之中。当代西方哲学家们以不同的方式延续着前辈们的事业。除了西方哲人的启示,中国的哲人们也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老子、孔子,到孟子、荀子、墨子,从秦汉儒家到宋明理学,这些思想先辈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关注着人生,思考着人与世界的关联,展望着我们的未来。
胡莉又问道:“怎样学习哲学呢?学习哲学有什么好的方法?”兴兴说,哲学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蕴含在大师们的著作中的理论,二是蕴含在人的生活中的哲理。所以,一种方式是阅读大师的著作,另一种方式是勤于思考、讨论生活中所遇之事中蕴含的哲理。
在读原典之前,最好先具备基本的哲学史知识,兴兴向胡莉推荐了三本书: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的《西方哲学史》、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所著的《中国哲学史》、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Jostein Gaarder)的《苏菲的世界》。
哲学原典方面,兴兴推荐了以下这些中西方著作: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笛卡尔的《哲学原理》、休谟的《人类理解研究》、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小逻辑》、柏格森的《时间与自由意志》、周文王的《周易》、老子的《道德经》,还有《论语》《庄子》《孟子》等。
兴兴说,学习哲学要将阅读原典和理解哲学通史结合起来,也要将领悟精神和了解论证逻辑结合起来。其次,要学会思考,要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寻找论据、如何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另外,还要学会沟通。沟通就是倾听别人在说什么,就是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意见,就是善于在别人的见解中寻找积极的因素,就是能够将别人的思想、看法、观点恰当地融入自己的思想中,沟通也是一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