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组织匹配性

组织匹配性主要指三个层面:一是组织成员数量;二是考核管理制度;三是组织结构。

组织成员数量(仅仅针对业务层面):是由终端数量、路线、区域及进攻策略决定。如每个人一般负责120~150家终端,这些终端恰恰在一条线路上或者一个区域内,这样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但也可能根据区域重要性及区域重点突破的迫切性,某些区域配置人数可能相对较多。

考核管理制度:以销量为主还是以市场建设为主?

如果以销量为主,你的考核管理规则就是以销量论英雄,高提成、高刺激,驱动业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缺点是业务人员容易以卖货为主导,根本不关注市场,甚至透支市场,为了卖货坑蒙拐骗终端。

如果以市场为主,那就是重过程绩效、市场行为绩效,一切以市场基础建设为主,做好基础工作就能得到满意的收入,这是劳动回报。而提成则是业务人员的销售成果回报。这样做,市场会慢慢走向企业希望的道路上,销量自然也会随之提升。而且绩效对组织来说,是一种可变动的标准,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在哪里,你的考核重心就在哪里,业务行为动作就在哪里。

组织结构:既然是组织,必然有结构、有核心人员。

在市场突破阶段或产品初级导入并动销阶段,组织结构越扁平越好,管理者也是一线带兵者,只是工作的重心与负责重点不同罢了。经理或主管主要负责核心大客户,但销售业绩归所属区域业务人员。这样做有利于大家为了共同目标,把市场做起来。不要过度在意是否完善,不要过度在意形式主义,匹配的组织才是高效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