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守正出奇的兵法原理

用现代观点来阐述“守正出奇”的兵法原理,就是“守正出奇”是一场人为的蝴蝶效应。

什么是蝴蝶效应?蝴蝶效应说的是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的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以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就是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也就是蝴蝶扇动翅膀打破了原有系统中的平衡,之后引起连锁反应。我们可以将其简单概括为打破平衡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守正出奇”和蝴蝶效应的逻辑关系,我们还用背水一战的案例来解释,一开始背水一战的一万汉军和赵军二十万兵力对垒,形成一个短暂的平衡。这个平衡便可以理解为蝴蝶振翅前的原有系统。如果赵军打破这个短暂的平衡,集结大军抢先发起进攻,汉军就必败无疑。因此韩信需要主动且先于对手来打破这个短暂的平衡。

而打破平衡的“蝴蝶”就是韩信先前派出的两千奇兵。韩信深谙兵法,清楚赵军营寨的价值,如果赵军营寨失守,赵军必然回撤,抢夺营寨。当赵军回攻营寨时,背水列阵的一万汉军可以主动追击对方,虽然追着打也未必能赢,但可以拖延时间,不断消耗对手的实力,使赵军越跑越散,越跑越没有战斗力。当赵军好不容易奔袭到营寨时,又被营寨中的汉军挡住,这时候营寨中的汉军和回攻的赵军形成平衡,很快这个平衡就被追击赵军的汉军打破。

我们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守正出奇”就是以“守正”来达到起始的对战平衡,之后“出奇”就是由作战一方主动打破平衡,从而改变战争局势。

首先,我们说“守正”是“出奇”的基础。蝴蝶效应说的是通过初期微小的变化带动整个系统产生连锁反应,既然是连锁反应,就涉及平衡。

在原有气流没有对抗和平衡的状态下,肯定没有办法产生连锁反应。这就像一只在平静的空气里飞舞的蝴蝶,无论如何扇动翅膀也不会带来一场风暴,甚至不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多大影响。

而这个蝴蝶的翅膀之所以能被改变状态,创造一场风暴,是因为之前对抗的气流处于某种平衡状态,蝴蝶扇动翅膀的力量虽然十分微小,但是它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平衡,由此造成一方气流强大,并不断推进,从而引发一系列变化,影响到更多的平衡,持续加强,最终导致整个系统都出现变化。

由此可以看出是否能够产生影响取决于是否有对抗的平衡,而产生多大的影响就要看这个平衡系统有多大,平衡系统越大,产生的连锁效应越明显,对抗后的短暂平衡就成为蝴蝶效应产生的基础。

守正其实就是通过面对面与对手直接对抗,产生短暂的平衡。这个平衡就是出奇制胜的基础条件。

另外,我们强调“出奇”是制胜的关键。

“出奇制胜”之所以是制胜的关键,是因为如果没有“出奇”,战争就会一直维持平衡状态,交战双方就陷入“消耗战”,而“消耗战”也是在战争中比较忌讳的战术,我们必须在合适的时间,用对方无法预料的方式打破这种平衡状态,才能够争取到获胜的机会。

《孙子兵法》里强调的“守正出奇”其实是以“守正”为前提,我们在和对手形成对峙的情况下,再分出一支奇兵去打破这种平衡,并且使战争的态势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最终获得胜利,因此将领核心的价值就体现在对平衡点的判断及对战争态势的整体把控上,破坏平衡点的这支奇兵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出现最合适,这就取决于将领的战略规划及临场指挥能力,在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我们提前制定的方案不一定能用上,因此“守正出奇”能够充分体现出将领的核心能力。

很多将领对“出奇制胜”的理解存在误区,在制定策略的时候,认为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偷袭成功,是否能够出其不意地将对手打败,其实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因为出其不意的关键是“不意”,如果你想偷袭对方,一定要找到对手注意不到的弱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偷袭成功,如果对手提前预知你要采取偷袭行动,一定会提前做好防范工作,你这样做就是将自己送入虎口,很容易被敌人消灭,因为你很难判断对方是否知道你的行动,因此偷袭风险很大,并非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