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避免参会人不倾听不反馈

接下来我们来看现象④会议上没有认真倾听并反馈,会议信息不通畅和全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在别人表达或者汇报的时候,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分心和走神,有可能是无意识地拿起桌边的手机,解锁,点开微信消息阅读,或者刷朋友圈,点赞、评论一下,再抬头的时候,会议内容就跟不上了,许多重要信息同步和交流环节已经被滑过。于是当主持人问大家还有没有要补充或者提问的时候,我们都不敢贸然接话。或者会议过程中我们不自觉地打开笔记本,阅读刚收到的邮件或者工作消息做一个及时回复,还有可能我们的手机电话总是响起来,这时候我们为了不打扰他人,选择出去接电话,回来时相关的议题可能早已过去,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个议题最后的决策,更别提相关的讨论过程及决策背后的思考及原因,以及我们需要做什么。

这的确是一个正常现象,绝大多数人都会对与自己无关的发言没有兴趣,有时候听你说,只是让你赶紧说完,然后就到我说了,或者终于结束会议可以去干别的了。或者因为职权影响力不得不听你说,但我并不想听,也不在意你说的是什么,更不想按你说的做。

刚刚提到的情况都是会影响我们认真倾听、参与会议的真实情况,但也是我们常常会忽略的问题。另外,还要知道在会议中我们就是为了解决某些问题而组成的一个团队,因此这个团队讨论的问题和每一个人、我们的组织息息相关,除了认真倾听,更重要的是及时反馈。有时候,我们认为这件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就会容易精神游离,但往往可能因此错失了向其余参会人员补充更多相关事实和细节的机会,或者是没有听到更多事实从而就轻易决策或者共识决策的可怕现象。

我们都知道的盲人摸象,有的人在自己的岗位看到的是大象的耳朵,我们就认为现实情况是一把扇子一样的东西;有的人看到的是大象的尾巴,我们描述的时候就会更加偏向绳子一样的东西;有的人看到的是大象的象牙,我们认为现实就是两根棍子。但一件事情的发生往往是众多相关因素综合形成,不同角度描述问题,不同岗位描述问题,呈现在大家面前的问题就会不一样。为了避免“盲人摸象”信息不足我们就过快决策的情况,会议的认真倾听与参与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会议上有人提出,我们发现了4只老鼠,你觉得这是问题吗?好的会议应该有人提问:“在哪里发现的?”“过去发现过吗?”“以前有多少?”“老鼠对我们的后果有哪些?”“处理花多少钱?”“消灭的方案是什么?”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不断提问、反馈、补充,最终发现我们的问题应该是,在公司仓库发现了4只老鼠,以前是没有的,近期才出现,但不确定看到的4只是不是全部数量,我们的货品可能会存在损坏的风险,我们快速解决的方案可能是什么,需要什么资源。(本故事来源于领教商学堂孙振耀老师在TMT特训营课程的授课)

但现实情况很有可能是我们没等到信息补足与讨论,听到某个人的一番有4只老鼠的发言后,就开始决策和商议行动方案了。

基于刚刚所讲的情况总结,对于认真倾听与反馈我们有两个优化方向:第一,在会议前可以要求大家手机静音,甚至是将手机一起放在某个无法伸手可及的位置。我个人觉得收手机的效果是最好的,既可以避免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也可以避免主持人当面提出“放下手机”这个尴尬又不太及时的要求。可以设置一个“养机场”,每次会议前,进会议室的时候,大家就自觉地将手机放入其中。这个优化措施现在被很多企业在内部会议中使用。第二,不允许会议过程中带私人笔记本,如果有需要演示的材料,在会前发给主持人就好。这样可以避免我们被其余工作信息分散注意力。第三,我们要认识到每一位参会者对问题的补充反馈都很重要。只有从不同角度补充全问题的真相,确保大家了解到信息足够全面,才有可能做出更高效且更高质量的决策。

图2-9避免参会人不倾听不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