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设备部门要掌握全厂所有设备的清单以及使用年限,对设备进行分类,制定《设备档案》并针对不同的设备设定不同的维修、维护与保养方案。定期组织对设备进行盘查,以确保在工厂内没有因为登记不及时导致的维护不到位的设备存在。按《设备管理制度》,每年最后一季度根据设备清单以及年度生产计划,与生产计划人员制定《年度设备维护与保养计划》并签批发行,每到达计划时间提前两周与生产计划人员确认准确的操作时间,以避免大范围地影响生产与交付。另外,日常的设备维护与保养工作,除了设备专业人员的监控外,还需要组织生产车间员工共同投入到设备维护与保养工作中去,定期对他们进行设备知识的讲解以及维护保养技巧,做到全员参与。这个也正是当前大多数工厂所使用的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最终目的。设备使用单位应编制设备维修保养规程,规程编写依据设备操作手册和工艺操作要求,按照公司统一规范格式及内容编制。设备维修保养规程要具有可操作性,应由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操作人员编写及更新,并按照分组审批的原则进行审批和发布。同时,还需要按照实际的操作经验进行及时更新,必要时可制定更新程序。使用单位对更新后的维修与保养规程应及时对维修保养人员进行沟通与培训,维修保养规程需要配备到各相关岗位。而设备维护人员要明确分工、密切协作,共同做好设备维护与保养工作。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定时按巡回检查路线对所管设备进行检查,并主动向操作运行人员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缺陷及隐患,对查出的设备问题要及时上报,并做好记录。采用先进的仪器(如测振器、测厚仪、转速表、测温仪等)对主要设备进行点检。

图13.2 某化工企业年度维护计划实施流程图

对于特种设备来讲,企业或工厂可以建立特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中完成检验计划的制定、上报和审批等事项。而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特种设备检验方案的审查。使用单位组织特种设备检验计划的实施,及时索取检验报告,审核检验结论。在特种设备的检验前,责任部门就需要完成检验方案的编制、审核和审批工作,整个检验工作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检验队伍、施工配合队伍进行;在检验过程中,相关的责任部门或使用人员要进行检验中的过程监控,使用部门要安排有一定特种设备技术管理经验的人员,加强检验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做好检验工作;如果在检验过程中发现需动焊修复或需通过评定方可投入使用的缺陷,在及时向设备主管部门报告,按规定程序做好处理工作。对检验过程中发生的有关检验质量问题要及时协调,严格执行检验合同;企业或工厂要及时向检验单位索取检验报告,并与相关部门审核检验结论,将特种设备检验报告结果那篇特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安全等级评定、下次检验时间有疑问的,要及时向检验单位反映。

设备的检维修按等级可分为设备大修、项目修理及等级保养三个等级。设备大修是指设备达到设备维护手册所规定的大修时间,或设备存在严重缺陷,经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提前大修。一般情况下,每年年底,都根据设备技术状况及实际生产情况,编制下一年度的设备大修计划,计划经相关部门审批后下达执行。大修设备必须由修理厂家编制设备大修方案,经技术交流并签字确认后,由用户按照招投标管理相关程序组织招标或议标。参加大修项目招标或议标的厂家,原则上必须是取得机修资质谁的。设备大修过程中,用户应派技术人员监修,监督关键环节的维修质量,跟踪整个维修进度,记录零配件更换的情况,并做好记录。更换后的主要零配件应妥善保管,以便于作为设备验收的依据。设备大修后的验收包括性能验收和资料验收两个方面,恨不能验收是指对修复后设备恢复原有性能和出力的验收,资料验收是指修理完成后对大修设备过程中所有产生资料的验收。

表13.2 设备大修后验收内容表

性能验收内容

资料验收内容

a. 设备检修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b. 消除设备缺陷;

c. 恢复出力,效率得到提高;

d. 泄漏现象得以消除;

e. 安全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动作可靠,主要仪表、信号及标志正确;

f. 设备现场整洁,保温层完整。

a. 设备大修的技术协议;

b. 修理合格证;

c. 设备大修报告;

d. 设备大修验收单;

设备大修是以恢复设备性能为主。设备项目修理是指设备遇到突发故障造成损坏所进行的恢复性维修和设备出现故障趋势时所进行的预防性维修或因不满足工艺要求等所进行的改造性维修。它应该由承修方按照委托方要求编制修理方案并通过审批。修理单位对配件、材料及机具提出详细要求。承修方应按检修规程实施检修,修理过程中应填写相关记录,修理单位应对修理关键环节实施监修。修理完成后,由修理单位设备工程师组织修理设备的投运,对大型设备应由使用单位编制投产试运方案,修理单位设备工程师在修理完成后应对设备修理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经验分享。

设备等级保养是指按照设备操作维护手册要求所进行日常设备维护与保养。在各生产区域内,每个不同的设备设有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表,表上注明保养的方式与频率,区域负责人或班长根据要求按频率对设备进行合适的保养方法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如果在保养过程中发现问题就及时向设备工程师报告,设备工程师负责对保养工作进行检查。

表13.3 设备一级维护保养检查表

单位: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表面擦拭

加油润滑

固件松动

安全装置

放气排水

保养人

保养日期

备注

说明:该表用于车间设备一级维护保养(日常保养)。班前班后由操作工认真擦拭各部位,检查设备润滑状况。使设备始终保持整齐、清洁、安全。班中发生故障,及时给予排除,不能排除时及时报告上级和专业维护人员,并认真做好记录。

对于企业或工厂而言,设备维护与保养需要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装置泄漏监(检)测管理制度。企业或工厂在统计和分析可能会出现泄漏的部位、物料种类以及最大值,定期监测生产装置动静密封点,发现问题时及时做出处理。定期标定类泄漏检测报警仪器,确保准确有效。在加强防腐蚀管理,确定检查部位,定期检测,建立检测数据库。对于重点部位要不加大检测检查频次,及时发现和处理管道、设备壁厚减薄情况。定期评估防腐、工艺防腐的管理水平。企业或工厂还可积极种用停工大修进行全过程的腐蚀状况检查与评估,根据需要及时核算设备剩余使用寿命。

(2)制定设备腐蚀风险管理程序。腐蚀除了对本身设备的寿命造成影响外,还会产生一定的工艺安全风险,还会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产品造成质量风险。因此,企业要做好应对腐蚀的措施,加强对防腐蚀的药剂管理,做好防腐措施效果评价,提高涂料防腐、工艺防腐的管理水平。企业或工厂可利用仪式大修进行全过程的腐蚀状况检查与评估,根据需要及时核算设备剩余使用寿命。在日常的维护与保养过程中,把防腐工作列入到日常设备维护与保养的重点项目中,按要求与频率进行,让车间的员工时刻做好相对应的防腐工作,

(3)建立健全电气安全管理程序。企业应组织编制电气设备操作、维护、检修等管理规程,并检查执行情况。定期组织开展企业或工厂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风险评价和电气设备状态评估工作;定期组织电气专业人员进行仿真培训,确保电力系统及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企业或工厂还需要制定危险场所防爆电气设备检查和维护管理措施。

(4)建立化工过程自控联锁安全管理和定期维护程序。企业或工厂要加强自控联锁保护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管理。新建装置或装置大修后联锁保护系统的制胜和长期信用的联锁保护系统恢复使用,必须进行检查确认。联锁保护系统停运及变更的应建立专业会签和技术负责人审批程序。停用联锁保护系统必须报经企业主管部门审批,并制定防范措施。

(5)定期开展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企业要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安全仪表功能及其相应的功能安全要求或安全完整性等级。按《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GB/T 21109)和《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GB/T 50770)的要求,设计、安装、管理和维护安全仪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