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绩差距的量化制定
以核心业务为对象,基于历史数据与战略目标设定差距指标。例如某制造企业将 “库存周转率” 作为关键业绩指标,通过与行业平均水平对比,发现自身周转天数比行业多 15 天,形成明确的改善目标。牛老师特别强调:“前六项财务指标是核心业务的‘晴雨表’,无法造假,最能反映真实经营状况。”
(二)机会差距的动态管理
机会差距针对创新业务,需结合过程管理与结果指标。某新能源企业在开发新电池技术时,设置 “技术专利数量”“中试合格率”“客户验证周期” 等过程指标,同时跟踪
“新产品营收占比”“毛利率” 等结果指标,通过 IPD 流程保障创新成功率。牛老师指出:“新业务考核需 50% 关注过程里程碑,否则容易陷入‘只看 KPI,不重过程’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