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不是经营理念

  口号不是经营理念

口号不是经营理念,口号是口号,现实是现实――或许正是因为看得久了反而视而不见、不关痛痒了。

 

近年来企业受流行趋势的影响,纷纷提出自己的理念、厂训”,等等,用金字或鲜明的字体书写在公司的大厅或接待室,而且用投射灯照亮它,让进出的客人、员工、来往厂商可以清楚地看见。这些经营理念包罗甚广,经常可看到的有:“客户满意、品质、创新、研发、团队合作、诚信、服务、效率、勤奋踏实、正直……”。

这些经营理念对于经常看到它的公司上上下下的员工,真会产生潜移默化或激励的效果吗?从其中一些企业的经营困境与管理现状来看,口号是口号,现实是现实――或许正是因为看得久了反而视而不见、不痛不痒了。

当初提出这些经营理念的用意,当然是好的。有些还是经营者认为企业的价值或精神所在,也许还经过内部一番慎重的集体思考和讨论,公司的展望、任务或使命以及策略等提炼出来,再由上往下(缺乏的正是由下往上!),向全体员工和客户昭示。但是一旦拟定何种经营理念之后,似乎大功即告成,只要金字招牌挂在公司的大厅、会客室里熠熠生辉,或印在公司精美的简介手册上,一切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朝着理念去实现了呢?

某经营制造业的公司这几年来致力于开展提高质量的运动,它的管理口号就明白标示了质量政策,例如“质量第一、客户满意”等,并已责成质检部门对成品加强检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客户要求。

在某次质检中,质检部门发现一批即将要出货的成品有质量问题,不符合检验标准,要求生产部门返修后才准予出货,但是生产部门还有许多订单要赶,无法派人返工,生产管理部门已答应销售部门在月底前出货给客户。质检部门因为质量的缘故坚持不放行,生产管理部门因为做了对客户如期出货的承诺,两部门都认为自己有理,争吵起来,只好请示厂长。

厂长了解实际情况之后,陷入两难:质量要好,交期要准,也无法做出决策。于是向上反映到总经理,请示如何处理。总经理听完报告之后,询问这批货共多少钱,下属回答五百万元,总经理接着询问这个月的营业额距离目标还差多少,下属回答三百万元,于是,总经理指示:“出货!”

不论这批货后来是否因为质量问题被客户退回,总经理心里真正关心的是业绩。而高悬在公司入口处的看板写着的“品质第一、满足客户要求”,只不过是美丽的装饰。这家公司的质量政策,就在总经理的“英明”指示下成了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