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易简?岂为难知?”我们看《易经》所讲:“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其实,真理是很简单的,《易经》的八个卦一布,就熟知天地方位。圣人设卦观象,通过观察天地日月水火这些自然现象,设立了八个卦,很简单。我们学习《易经》,就要体会其“易简”这个大易精髓。
《易经》历来有“三易”之说:一曰变易,生生不息,变化多端,非常复杂。首先从很简单的乾坤二卦开始,乾坤相交,一阴一阳,就产生了其他六个卦。八个基本卦产生后再相互组合,又产生了六十四个卦象,基本能概括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了。如果再对易卦加以重叠组合,那么宇宙万物就都不出乎其外了。
二曰简易,学易要越学越易,越学越简。我们不要从细枝末节上面去追寻,而是要掌握易道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一阴一阳之谓道。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宇宙万物都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从乾坤二卦上,你懂得了推演方法,掌握了阴阳二气的变化规律,就能推演出其他复杂的现象,就可以掌握大千世界的种种复杂的现象。
三曰不易。不易怎么讲?周敦颐先生提出我们心性的本体是“诚”,这个“诚”就是不易,所以在第四章里才有“寂然不动者,诚也”。诚又来源于乾卦的精神,是本体意义上的认知。这个“诚”如果落实到具体的人上,那是人人具备,个个现成,不管男人女人、好人坏人,内心的一念之诚从未丢掉过。用佛教的话来说,这个“诚”、“不易”,就是人人本具的天然佛性。《易经》所提示的宇宙人生,不管如何千变万化,这个东西始终是不易的。
所以,“岂不易简?岂为难知?”这个本来就是很简单的东西,有什么难懂的呢?就看你愿不愿意贯彻落实,愿不愿意去守、去行、去廓。我们之所以去圣日遥,永远只是凡夫一个,无非就是“不守,不行,不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