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障碍】
不同工序(或车间)之间的协同障碍存在于两种场景:一是并行工序之间的协同;二是串行工序之间的协同。并行工序之间的协同障碍主要体现在部件的吻合性、输出流速的匹配性上。比如当A车间生产的插件不能按照设计图纸吻合性插入B车间的母版上时,就是部件的吻合性出了问题。比如A工序生产的负极片输出量大于B工序生产正极片的输出量时,就是输出流速的匹配性出了问题。串行工序之间的协同障碍主要体现在上游输出部件不符合下游需要的输入标准、上下游产出流速不匹配、上下游的交割成本过高等方面。前两个问题和并行工序面临的问题类似,交割成本过高问题是串行工序之间特有的协同问题。比如因为彼此不信任,上游车间会在末端设置一个出检点,下游车间会在末端设置一个入检点,而从生产线整体看,出检和入检两个环节就是重复浪费的。
【解决思路】
排产权要牢牢握在计划而非制造手中,通过计划统筹、协同各工序流量的均匀性。
细化不同部件工艺规格、质检标准,附以首尾相接的首件控制来确保部件之间的吻合性。
质量与工程部门要发挥全产线统筹作用,减少不同工序之间的不良博弈,确保跨工序的工艺规则、质量标准的一致性,并降低不必要的重复冗余环节设置。
建立针对个别质量问题的回溯程序,避免不同工序之间的“全检”操作。
提高生产线作业流程的信息化,包括把二维码或条形码引入生产线作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