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一招:获取精力的路径与方法

在讨论获取精力的途径与方法之前,首先需要回顾并思考什么情形下会让我们感到精力不济,甚至精力匮乏?

第一种情形,身体出现某些不良状况的时候。这一情形所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体会——只要是人,总会有身体不适或者生病的时候——一旦如此,我们就会感到身体疲乏(累),自然就没有充沛的精力去做事情。

第二种情形,情感遭受打击或者挫折的时候。相信绝大部分读者也会有同感。

第三种情形,长时间从事某一件机械、重复的事情的时候。

第四种情形,从事某一项很不喜欢的工作的时候。

第五种情形,没有任何目标的时候。

第六种情形,心灵空虚的时候。

也许还有很多其他的情形,单就上述所列情形来看,有些精力不济(或者匮乏)属于原发性的(即没有精力或者缺乏动力来源),比如:第一种、第五种及第六种情形;而第二种、第三种及第四种情形应该属于继发性的(即精力受到某种因素影响而损耗或者怠工)精力不济(或者匮乏)。

很显然,获取精力主要解决的是原发性的精力不足(或者匮乏)的问题。

第一条路径,保持身体健康是获取精力的基础路径。(参考本书第二章的相关内容)

第二条路径,尊重生命(身体)的内在节奏,保持并适度拓展体力,是获取精力的第二条路径。

人类自身的生活实践表明,我们的生命(身体)运行具有内在的节奏,需要顺应自然的一些规律。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饥餐困眠”“ 饥不暴食,渴不暴饮”“春不减衣,秋不加帽”“冬不蒙首,春不露背”“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等。

另外,由于遗传基因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呼吸、脑电波、体温、心律、荷尔蒙水平和血压都有健康(或不健康)的节奏波动。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精力来源于氧气和血糖的化学反应。所以,调整饮食方式,包括结构与节奏,应该是保持体力(精力的来源之一)的首要方法。此外,根据自身工作特性和生活节奏,进行生理周期与睡眠的调整,也是有效保持充足体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第三条路径,确立并阶段性检视自己的人生目标。这里主要强调工作或者叫作职业目标。简单来说,可以经常问这样几个问题:

​ 你到底想去哪里?

​ 你现在在哪里?

​ 你现在在做什么?

​ 之前的做法是否有改善和调整的空间?为什么需要做出调整和改善?期望达成什么样的预期?

第四条路径,培养一些正确的兴趣爱好。注意这里的“正确”并非别人的标准——真正正确的兴趣爱好,是能够让自己身心愉悦的,让自己感受到人生乐趣的。比如:有人可以“一醉解千愁”,但是有人却是“借酒消愁愁更愁”。作者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总的来说,获取精力的路径可以分成两大类:基础路径和加强路径,如图4-3所示。

图4-3 获取精力的路径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获取精力的基础路径和加强路径事实上是彼此作用、相互促进的。打个不是很确切的比方:基础路径犹如汽车的发动机,加强路径类似为发动机加油。发动机再好,如果油是劣质的,也无法提供有效的动力。反过来,油再好,如果发动机本身的性能有问题,同样如此。

要想精力好,身体是个宝;

目标加兴趣,获取无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