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总则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组织应考虑:现有内部资源的能力和约束;需要从外部供方获得的资源。
7.1.2人员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所需要的人员,以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运行和控制其过程。
7.1.3基础设施
组织应确定、提供和维护过程运行所需的基础设施,以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
注:基础设施可包括建筑物和相关设施;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运输资源;信息和通迅技术。
7.1.3.1工厂、设施和设备计划
组织应采用多方论证方法,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缓解方法,用于开发工厂、设施和设备计划。在设计工厂布局时,组织应:优化材料的转移、材料处理,对场地空间的增值使用,以及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如使用,便于材料的同步流动。
方法的制订和实施,以评估制造的可行性。这些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评估现有业务的有效性。
组织应保持过程的有效性,通过定期重新评估,以包括过程中批准的任何变更(见第8.3.4.4产品批准过程)、控制计划的维护(见第8.5.1.1控制计划)和作业准备验证(见第8.5.1.3作业准备验证)。
注:①这些要求应包括精益生产原则的应用。②评估制造的可行性,应将现有业务和新设施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见9.3管理评审)。③本规定适用于供应商活动现场。
【理解】
(1)7.1.2条款要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分配,提供岗位人员配置表。
(2)管理评审时,要评审现有流程布局的合理性,是否可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物料的搬运,体现精益生产的原则。
(3)在APQP中,多功能小组要评审生产线布局的合理性。
(4)此条款要提供的证据:APQP中的物流图、设备设施清单、特殊设备年检证据、设备保养计划、设备保养记录、设备易损件清单、设备日常点检表。
(5)设施设备管理乌龟图,此过程相关条款有:7.1.3基础设施,7.1.3.1工厂、设施和设备计划。
图5-13某公司设备设施管理乌龟图
(6)外审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设备保养计划没有输入供应商保养手册,易损件库存实际不足。
图5-14设备设施管理流程图
7.1.4过程运行环境
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过程运行所需要的环境,以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
注:适当的过程运行环境可能是人文因素与物理因素的结合,例如社会因素(如无歧视、和谐稳定、无对抗),心理因素(如舒缓心理压力、预防过度疲劳、保护个人情感),物理因素(如温度、热量、湿度、照明、空气流通、卫生、噪声等)。
由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同,这些因素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7.1.4.1过程运行环境——补充
组织应保持生产现场处于有序、清洁和维护状态,以符合产品的制造过程的要求。
【理解】
(1)在制造行业主要关注物理环境,如温度、湿度、静电、清洁度、尘埃等。
(2)有些特殊物料要储存在特殊的冻柜里,冻柜温湿度是要点检的,仓库、测量室、特殊车间要关注温湿度。
(3)此条款要留下的证据:温湿度点检表、静电点检表、尘埃测试记录、5S检查记录。
7.1.5监视和测量资源
图5-15某公司SOP3环境管理乌龟图
图5-16环境管理流程图
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
7.1.5.1总则
当利用监视或测量活动来验证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时,组织应确定并提供确保结果有效和可靠所需的资源。
组织应确保所提供的资源:适合特定类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得到适当的维护,以确保持续适合其用途。
组织应保留作为监视和测量资源适合其用途证据的形成文件信息。
7.1.5.1.1测量系统分析
应进行统计研究,分析每种测量和测试设备系统结果中出现的变差。本要求适用于控制计划中应用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和验收标准应符合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见IATF16949:2016附录D)。如果顾客认为,其他分析方法和接受标准也可以使用。记录应保持顾客接受代替方法(见9.1.1.1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7.1.5.2测量溯源
当要求测量溯源时,或组织认为测量溯源是信任测量结果有效的前提时,则测量设备应:
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或)检定(验证),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保留作为校准或检定(验证)依据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b.予以标识,以确定其状态。
c.予以保护,防止可能使校准状态和随后的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损坏或劣化。
当发现测量设备不符合预期用途时,组织应确定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是否受到不利影响,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7.1.5.2.1校准/验证记录
对所有量具、测量和试验设备(包括员工和顾客所有设备)都应提供校准/验证活动的记录,用于提供符合确定的产品要求的证据。
记录应包括:工程变更引发的修订;在校准/验证时获得的任何超出规范的读数;超出规范条件影响的评估;校准/验证后的符合规范的说明;如怀疑产品或材料已发运通知顾客;当仪器在计划检定或校准过程中发现有缺陷或在使用时,对该仪器(包括相关标准的上一次校准日期和下一次校准报告)所获得的先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记录将保留;为产品和过程控制使用所有软件的维护活动的记录应保留。
7.1.5.3实验室要求
7.1.5.3.1内部实验室
组织的内部实验室设施应有一个确定的范围,包括进行要求的检验、试验和校准服务的能力。实验室范围应包括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实验室应至少规定并实施以下方面的技术要求:实验室程序的充分性;实验室人员的能力;产品试验;正确的进行这些服务,可溯源到相关的过程标准(如ASTM、EN)的能力;相关记录的评审。
当没有国家或国际标准存在时,组织应定义一种方法来验证测量系统能力。
注:按ISO/IEC17025进行的认可可以用于证明组织内部实验室符合这一要求,但不是强制的。
7.1.5.3.2外部实验室
组织用于检验、试验或校准服务的外部、商业、独立的实验室设施应有一个确定的范围,包括进行要求的检验、试验或校准服务的能力,并且实验室依据ISO/IEC17025或国家等效文件获得检验、试验或校准服务认可(认证),或应有证据证明外部实验室对顾客是可接受的。
注:顾客的评定或顾客批准的第二方评定等方式可作为证明实验室满足ISO/IEC17025或国家等效文件意图的证据。第二方评定实验室的方法可能需要顾客认可。
对于某一设备,当没有具有资格的实验室时,校准服务可以由原始设备制造商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应当确保上述7.1.5.3.1内部实验室的要求已得到满足。
【理解】
(1)测量设备主要关注测量产品特殊的测量设备,如卡尺。过程监视的测量设备适当时也要校准,如温湿计、气压表。如果是国家强制性的必须要去检定或校准。
(2)仪器校准包括外校和内校。标准件一般是外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一年或二年外校一次。内校要具备三个条件:合格的内校员,标准件,内校的指导书及误差要求。
(3)实验室包括内部实验室和外部实验室,内部实验室要识别环境要求,实验的依据及条件,实验结果的判定标准,实验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实验仪器的校准。
(4)针对汽车产品相关的测量设备要进行MSA分析。MSA分析的方法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如没有特殊要求一般参见AIAG发布的手册。
(5)要提供的证据:实验室温湿度点检表;实验设备点检表;内部外部实验室范围清单;内校员资格证,实验人员培训合格证据;测量设备校验计划、校准记录、标签;内校指导书、内校标准件;实验报告和留样。
(6)审核时易犯的错误:只用GRR分析,没有考虑偏倚误差、线性误差;实验的样本选择有错误,没有覆盖到过程变差;内部实验室范围清单实验范围收集不全,外部实验室无资格证明或得到客户同意;内校的标准件没有外校,或内校员资格证书无效;GRR分析的EXCEL软件数据或公式错误或结果不符合要求;GRR分析人员说不出分析的流程及如何判定是否合格;法律法规要求的仪器仪表没有校准或检定,如空压机的仪表、电梯、储气缸等;外校机构没有资质证明。
(7)测量设备和实验室管理乌龟图,包括条款:
1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
27.1.5.1总则。
37.1.5.1.1测量系统分析。
47.1.5.2测量溯源。
57.1.5.2.1校准/验证记录。
67.1.5.3实验室要求。
77.1.5.3.1内部实验室。
87.1.5.3.2外部实验室。
图5-17某公司测量设备和实验设备乌龟图
图5-18测量设备管理流程
7.1.6组织的知识
组织应确定运行过程所需的知识,以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这些知识应予以保持,并在需要范围内可得到。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发展趋势,组织应考虑现有的知识,确定如何获取更多必要的知识,并进行更新。
注:①组织的知识是从其经验中获得的特定知识,是实现组织目标所使用的共享信息。
②组织的知识可以基于:内部来源(例如知识产权,从经历获得的知识,从失败和成功项目得到的经验教训,得到和分享未形成文件的知识和经验,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改进结果);外部来源(例如标准,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从顾客或外部供方收集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