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经济转型靠并购来洗牌

卖力是靠产品交易赚钱,卖身是靠资产交易赚钱。中国人很少考虑后者,因为在21世纪到来之前,中国社会从来没有经历过全面的产能过剩。当一个社会永远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的时候,只要产品生产出来了就不愁卖不出去,你只要担心局部行情价格就行了,还有必要考虑出售资产吗?中国人的传统信条是:宁让利,不让道。也就是说,在商场上价格或利润都可以让步,但是赖以生存的资产和技能(无形资产)必须坚守。卖力的事情可以商量,但是卖身的事情没门!

可是历史在跨越新世纪门槛之际,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有两个重大事件对中华民族未来的走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国内97%以上的产品都出现了产能过剩;二是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和赤字,政府拍卖了大量的国有资产,开启了企业大规模卖身的先河。从此,对于国内的企业家而言,产品经营不再是发展壮大的唯一选项,他们中间的很多人从国有资产的并购重组中学会了资产经营。

从2000-2017年,二十一世纪过去了十八年,我们可以把这十八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00年到2008年,这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民营经济突飞猛进的青春期。这九年的高速发展是由两个因素造就的,一是上个世纪末的国有资产大拍卖,给民营经济准备了一块丰厚的资产,使大批存量资产实现了优化配置;二是中国进入WTO,为民营经济准备了一片肥沃的市场,为国内过剩的产能打开了一个泄洪的渠道。正是这两个因素,创造了国内GDP以年均两位数速率递增的发展奇迹。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9年到2017年,这九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国内GDP的增长速度开始逐年递减。自2008年之后,全球进入了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世界市场急剧萎缩了,被海外市场哺育成长起来的中国产能如同奔腾的洪流突然失去了入海的通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在大跃进的年代,我们规划的超英赶美的目标何其宏伟,可五十多年后回头再看,简直不值一提。今天中国的钢铁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其他粮油、纺织、煤炭、水泥、汽车、机电等主要大宗产品的产能也多年稳居世界冠军。于是去产能、经济转型、供给侧改革替代了保增长的口号,被越来越频繁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前面的九年,是产品经营的辉煌时期,也是企业家卖力致富的年代,你只要勤劳肯干就可以发财致富。既然靠卖力可以致富,你要想超过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力臂。什么是力臂?力臂就是金融杠杆。所以每一个企业家都在想尽办法获得银行贷款,谁拿到了贷款,谁就获得了加长的力臂,谁就可以跑在别人前面。

而后面九年,则是资本运营的黄金时代。经济的转型期要依靠剧烈的资产并购来完成,实体经济的浴火重生需要通过虚拟经济为它洗牌。今天很多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无法在产品经营层面得到解脱,而必须上升到资本运营层面去寻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