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是实用设计而非艺术比赛,广告性是标签设计的第一法则。
产品的标签有双重作用:一个是体现产品的等级规格,一个是广告宣传促进成交。
现在,标签的作用越来越大,毕竟是产品和用户率先亲密接触,用户对一个产品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包装上的标签,设计的好,能突出卖点,他才有可能关注,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如果产品不能让他感兴趣,这个产品就基本和他无缘了。
一个挖掘机司机,面对油压王、万里途、省燃宝这几款产品,他会选择哪个?挖机的工作环境灰尘多,散热差,对油压要求比较高,相对来说,油压王更会受青睐。
标签要做的就是,怎么把这个卖点展示出来。
标签是实用设计,而非艺术表演。所谓的实用设计,就是说设计师不能随意发挥,不能炫技,而应该准确地、鲜明地表达出主题和意图,即产品的卖点。
衡量一个标签好坏的标准,要看他是否体现了广告性。
遗憾的是,很多企业会被“漂亮”的设计吸引,而忽略甚至牺牲了广告性。比如SK润滑油,用对称手法,把产品名称“吉克”和“X7”分开,而把英文的“ZIC”凸显出来,美则美矣,可用户购买时怎么“指名道姓”?哈弗润滑油,标签面积本来就小,还把英文商标长度做得超过一半,产品名称却小的看不清楚,虽然都采用了带引擎的胳膊,似乎保持了品牌的调性,但产品的亮点,却找不到。
如果一个设计师坚持以所谓的设计感来说服你,让你牺牲广告性,你要考虑下,你是否有上亿的推广资金,无数的销售人员来面对用户,没有?那就换掉他。
设计师不必了解产品,他也没有这样的精力来了解,了解产品是企业领导的事,你只需要明白无误的告诉设计师,你要展示的卖点是什么,让设计师去表现,如果可能,可以找比较适合的图片给他做参考,甚至自己画个草图,免得无的放矢。
标签最好是即美观又实用,当美观与实用不可兼得是,就要舍去华而不实,但也不要太难看,没有一点设计感。
必要的美观,还是要有的。别把产品设计成椰树椰汁那样的风格,除非你的产品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