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标管理的本质是战略执行体系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并且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他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一项关键活动没有目标,必然被忽视。因此,经营者应该通过目标对组织成员进行管理,当最高领导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及个人的目标,并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对每个人进行评估、考核和奖惩。

目标管理从本质上讲就是战略执行体系。目标是战略规划的成果体现,是评估公司价值实现程度的标准,而目标管理作为有效的工具,将与整个战略规划的实施过程结合起来,使整个经营价值链的各项活动都能够在目标的指引下高效运行。目标管理的一大特点就是追求在经营过程实现自我控制,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和成员通过明确自身的目标,可以通过比较实际结果和目标的差距来评估自己的绩效,以便做进一步改善,在工作中实现自我控制,以此代替上级主管命令式的单调管理,能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如德鲁克所说,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就是运用自我控制式管理来代替自上而下进行统治的管理。

总体而言,目标管理能够起到如下作用:

-​ 通过制定有挑战性的目标来提高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绩效。由于目标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挑战性,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因而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在目标实现以后,由于组织成员的愿望和追求得到了实现,也看到了自己的预期结果和工作成绩,因而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会激励大家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去承担新的任务以达到新的目标。

-​ 将每个人的工作与整个组织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清晰的目标有助于各部门及个人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和重点,在公司目标的指引下制定自己的目标,使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和组织产生同频共振。

-​ 作为组织成员绩效考核的客观依据。目标作为战略规划的成果体现,自然能够用于评估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当然,目标要切实可行和富有挑战性,无法实现的目标使人消极沮丧,而没有挑战性的目标也难以有效激励团队。

-​ 明确对每个组织成员的要求,促进各个部门及岗位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目标管理能够将各部门之间的不同活动和任务通过有关联的数字连接起来,比如销售、物流、仓储、推广、人员、费用等,从而将整个组织的活动都整合在统一的方向之下,产生最大化的协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