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深化运营,快速迭代

管理的难点在于改变人的行为,改变人的认识,改变人的价值观。这需要时间,需要长时间的重复与坚持,才能内化成内心无比认同的价值观、习惯及条件反射式的潜意识。

制定出来的任何标准、规范都是可以衡量的,但是在工作中有大量不可衡量的因素会影响到工作的产出与质量,这些因素则完全取决于人的态度。例如,你可以要求客服人员微笑对待客户,也可以对他的工作进行衡量,比如露出八颗牙齿。但考核无法判断一个人是真心微笑还是刻意装出来的微笑,客户却能够一眼看出来。所以,除非发自内心的改变,任何规章制度都无法成就卓越的工作者。内心的改变,来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与影响。

流程真正落地也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大家转变管理思维,建立流程思维:端到端、以客户为中心、价值导向、业务导向、流程中心、系统思维等。转变思想观念,让大家从垂直的职能导向到水平的流程导向转变,真正建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思维是非常不容易的。

管理需要下笨功夫,没有捷径可走。再好的标杆也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没有速成班,需要踏踏实实地运营与迭代。好的管理是迭代出来的,以我们的经验,哪怕是一个小的L3-4级流程,没有经过3年以上的迭代,不太可能产生竞争力,进入比较高的设计水平。

以我作为预算管理流程Owner经历来说,我接手公司预算管理用了3年的时间,才将预算偏差率从原来的50%以上减少到15%以内。成功最大的法定就是过程中不断地迭代。

一个好的流程是在业务场景中不断地被检验,从成功与失败中总结与迭代出来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见效,而且需要持续迭代,才能匹配业务需求。

流程管理本质是思维的改变,有了流程思维,就会有强大的流程迭代的能力与习惯。

参考阅读《什么是流程思维》

好友向我推荐了一本书——《流程思维(企业可持续改进实践指南)》,我的流程领路人王玉荣老师的新书《流程思维》也出版在即。

我在想,从2005年开始做流程,到底什么是流程思维?一定要总结一下,到时再来认真向以上两本书学习,这样效果会更好。

我对流程思维提炼了六个关键词“端到端、客户导向、价值导向、业务导向、流程中心、系统思维”。

对每一个关键词分别阐述如下:

(1)端到端

从企业内部来看,是从利益相关方需求开始到利益相关方满足。对于业务流程而言,就是从客户需求到客户满意。比如从线索到回款(LTC),对应的是客户采购需求到客户采购满意。

从企业外部来看,是从行业最终用户视角,端到端地穿越不同企业,形成行业价值链条的端到端的集成。其逻辑与企业内部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必须协调行业价值链所有的供应商、分销商等相关方,共同为最终用户提供端到端的产品与服务。

对于管理/支撑流程而言,端到端流程是从公司战略/经营目标到流程绩效结果的达成,即目标实现。

(2)客户导向

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企业价值创造只会发生在企业的外部:面向客户的界面。

企业的经营管理要一切指向客户价值,让客户去定义产品、定义流程、定义管理体系,因为原点来自客户。

企业要选择客户、理解客户、提出有竞争力的价值主张、全力实现价值交付,确保客户价值得到完美实现。所以,企业需要重视客户,需要理解客户,需要洞察客户的需求,需要倾听客户的声音,发掘客户的价值,帮助客户成功。

但是遗憾的是:企业规模越大,离客户越远,对客户越傲慢,越是以自我为中心。从绩效上看,企业最缺的就是客户维度的绩效;从行动上看,企业最缺的是为客户着想,在出现利益冲突时,总是想着让客户买单;在资源配置上,大多数企业不具备客户洞察力,比如很少有企业配备了胜任的产品需求洞察与分析的岗位,如产品经理。

(3)价值导向

每一条流程都是有为之付费的客户,都要指向客户价值,每一个活动都要指向流程的价值主张。想一想,你参加的每个会议都有价值吗?你们公司的大量的报表产生了价值吗?大量的IT系统贡献了价值吗?

每一个部门都要回答自己的独特价值定位,为公司贡献了什么价值?很多企业对销售人员的激励是满意的,因为是价值导向的,但对于研发、供应链、质量及广大的后台部门,激励是不满意的,因为不知道创造了什么价值,不知道哪个部门应当多拿钱。

企业要有创新思维,敢于质疑每一个习以为常的管理体系设计:挑战每一个流程/活动、制度、组织、IT等有必要吗?你有流程再造的勇气吗?像马斯克一样,运用第一性原则,将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活动、部门、人员都去除。

(4)业务导向

企业成功经营的密码都在业务里,优秀的企业一把手往往具有战略思维同时能够一眼看到事物本质。这就是强大的业务洞察力,战略/经营制胜的关键业务场景在哪里?关键的业务环节在哪里?关键的能力要求是什么?如何才能够快速地补强?这些想清楚了,胜利就是必然。

职能管理最大的瓶颈不在于专业,而在于业务导向不足,不知道业务需要什么,业务的痛点是什么。我的职能资源与能力如何才能帮助业务成功,而不是一味地想:如何把我的职能专业做强、做精,做到遥遥领先。

流程是对业务的承载,业务导向才能够让流程更真实地反映业务,让业务更加顺畅。我看到很多职能人员沉迷专业工具的研究与实践,但热衷业务研究的人太少。奈飞的HRD说,如果只向全体员工推荐一门课程,他会选择“公司业务运作和客户服务的基础知识”。就像足球运动员,不论你是教练、前锋、中场、后卫,甚至是体能训练师,都要深度地理解足球项目的业务全过程,理解业务场景,理解业务成功关键因素,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岗位任职人员。

(5)流程中心

企业需要以职能为中心到以流程为中心转变。因为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是流程,而不是部门。卓越运营来自卓越的流程,卓越的流程来自精心的设计。

每一个业绩差距背后都是流程能力不足导致的。流程才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人。流程总是可以被优化的,流程中的人总是可以被开发的。

从客户视角来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业务流程?把流程设计好,再来看匹配什么样的组织,让组织能够支撑流程成功;再来看匹配什么样的人才,让人才把流程执行好,为流程贡献竞争优势;再来看匹配什么样的绩效,把价值评价做好,识别哪些环节价值大,谁的贡献大,做好投资的优化与激励的优化,导向更高效的价值创造。

(6)系统思维

如何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将企业与相关方视为一个整体,思考如何才能获得整体的效益最大化,构建整体竞争优势。

如何从两难/矛盾想法中,构建一个优于任何一方的意见的综合思维,实现整体绩效的改善。比如处理好质量与成本的矛盾、进度与质量的矛盾、创新与利润的矛盾等。

关注端到端流程整体效益,而不是每一个分散的环节或组成部分,实现横向整合效应的最大化。

系统思维的前提是你要理解系统,将复杂的系统进行解构。流程就是最好的系统解构的抓手,如果你不借助流程,没有企业流程框架,没有流程架构,系统思维就是一句空话。

有了流程架构,组织架构、IT架构就相对容易规划了,有了这些架构,系统思维就不会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