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在招聘渠道上敢于投钱

林枫还发现公司的招聘渠道资源非常少,只有2个网络招聘渠道,以及3家猎头公司(基本“不产粮”,只有1家还在推荐人才,而且简历质量很低),招聘“漏斗”的入口很窄;只有2位HR同事参与到招聘工作中,一位是招聘经理,另一位是HRBP,两个人“人拉肩扛”的筛选简历,效率十分低。

林枫认为,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必须在招聘渠道上大胆投入资源,利用渠道的杠杆效应,撑大招聘漏斗,让更多的资源可以“流进来”。

于是林枫特别向CEO申请,在网络招聘渠道上打广告,进一步增加网络招聘供应商、猎头供应商,并引入IPO(人力资源外包)服务。

经过分析,公司最多的人才来源是BOSS直聘,于是公司连续在上面打了三次广告,形成集中的宣传效应,每一次的效果都非常好,短时间内大量简历哗啦啦的进来了,可选的人才瞬间增多;其次,与30多家猎头沟通,最后签约了9家,并剔除了原有“僵尸供应商”2家,使公司的“活跃”猎头供应商增加到10家,经过1-2个星期的磨合,其中有4家体现出很好的潜力,推荐的人才量多而精准;三是开拓了RPO的方式,开放批量岗位给几家RPO供应商(如每家10个岗位),以较低的价格批量获取人才……

在猎头渠道拓展方面,由于公司的合同需要有合同评审小组来审核,审核非常严格,而且定下了一些比较苛刻的条件,有些条款要求是不符合行规的,这导致了很多猎头供应商不愿意与公司合作,所以猎头供应商资源突破特别困难,耗时耗力却不见成效。

为了这个事情,林枫专门列出合同里的障碍条款,逐条和合同评审小组的管理层沟通,经过艰苦的内部公关,终于获得了突破,部分条款得以放宽(比如保证期、服务费率以及其他约束条款),整体上提升了合同的吸引力,扫除了一些猎头公司不愿签订的障碍,使猎头供应商签约率提升,并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公司进行系统性的渠道开拓与布局后,开始一个月处于酝酿与试运行阶段,一个月后,潜藏的人才资源就像冰山,被撬动起来了,如冰山融化、冰块大幅倾泻,势不可挡,简历越来越多、越来越准,让公司HR都招架不住了,感觉简历简直太多了。月度的招聘量也从4-5人,先提升到10-20人,再到30-40人,然后是50人、60人,最后接近70人,也就是每个工作日平均有3个人“进账”,这在公司的招聘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结果在上半年就招聘入职200余人,以超越预期的速度满足了业务部门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