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企业管理活动的根本。在企业,不管任何决策和制度,若缺乏有效沟通,整个企业的全部管理制度也就不能称之为“制度”;若缺乏有效沟通,整个团队只能称之为“群体”,尤其是在倡导人性化管理的今天,沟通非常重要。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首先是管理上的问题,而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大多是由于企业内部或者企业与外部的沟通不畅导致的。
有关研究表明:企业管理者实际上70%的时间用在沟通上;企业管理中70%的错误是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的。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讲,企业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通过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实现信息交流,并且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还能促进企业建立起优秀的人际关系。但是,如果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沟通或者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条件进行有效沟通,就会导致沟通的低效,甚至是无效。
沟通问题表现在方方面面:内部沟通渠道单一或不完善;沟通缺乏灵活性和技巧性,企业内部缺乏沟通机制导致信息传递缓慢,甚至信息衰减,严重影响企业的运作进程和决策效率;信息交流不对称,由上向下多,由下向上不全,横向交流几乎没有;信息过滤,管理者难以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信息扭曲,管理者无法准确了解情况,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正式沟通少,主要借助非正式沟通,小道消息常被使用……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传统观念、文化背景、企业组织结构、沟通机制和领导者的风格等因素造成的。
尽管我们反复强调沟通的重要性,但对沟通的认识显然还不足——沟通能重要到关乎生命大事吗?1990年1月25日确实发生了这种沟通关乎生命的大事。
美国一架客机即将在纽约肯尼迪机场降落,飞机上的油量也足够维持飞机直到降落。但由于严重的交通问题,机场管理员要求客机必须在机场上空盘旋待命。一小时后,飞行员向机场报告“燃料快用完了”,机场管理员收到了这条信息,但没有批准飞机降落,而飞行员也没有再次向机场传递情况十分危急的信息。半小时后,飞机终于获准降落,第一次试降失败,机组成员再次提醒飞行员燃料将用尽,但飞行员却告诉机场管理员新分配的跑道“可行”。八分钟后,准备第二次试降的飞机因燃料耗尽坠毁,机上73人全部遇难。
事后调查发现,导致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是沟通不畅。首先,飞行员只是说“燃料不足”,但从未说过“燃料危急”。当时间延误时,机场管理员往往会认为每架飞机都存在燃料不足问题,而未能理解飞行员的真正困境。其次,尽管飞行员对燃料问题十分忧虑,但他向机场报告的语调却是冷静而职业化的,这造成机场管理员的理解偏差。最后,飞行员的职业习惯也不愿意声明情况紧急,因为事后需要写出大量的书面报告。同时,如果飞行员在计算油量方面疏忽大意,自己将要面临严厉的处罚。因此,这些限制阻碍了飞行员发出紧急呼救信息,最终酿成了惨剧。
尽管在企业管理中不会出现如此触目惊心的事情,但依然需要沟通,并且需要有效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