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1是我总结的现场管理三个层次。对于”低水平现场管理”,现在还有许多中小微民企处于这一层次。
表2-1 现场管理的三个层次
层 次 | 高 度 | 典 型 现 象 |
精益现场管理 | 零事故、零缺陷、零浪费、零故障 | ■制度及机制上保证可以做到持续、彻底排查及解决安全隐患 ■注重全面可视化及防呆管理 ■注重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注重各种标准、规定的可操作性 |
一般现场管理 | 事故率、不良率 | ■机械地把国家、行业标准转为企业标准 ■只有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操作规范,很少思考改进措施 ■大量激动人心的标语口号,但细节管理严重不足 ■有一定6S基础,但更多是表面光亮、细节管理缺乏 |
低水平现场管理 | 产品做出来就行 | ■现场混乱 ■制度、规定基本上留在纸上,很难落地 ■各种处罚条款多 ■安全事故用钱摆平 |
而国内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企,基本上处于中级的‘一般现场管理’层次。很多企业机械地把国家、行业标准转为企业标准。企业内部张贴大量激动人心的标语口号,但细节管理严重不足。只有事故率、故障率、不良率符合要求的概念,领导、管理者在任期间,乞求自己运气好,不良率、事故率能低于国家、行业或者企业的规定,一旦超出标准只怪自己这段时期运气欠佳,很少人去思考如何追求“零事故、零缺陷、零浪费、零故障”的制度、机制与方法。有一次在一家企业,看到墙上贴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压事故保增长”之类的标语,但在现场看到四个工人一人操作一台小设备,每台设备上都放着一把工作中偶尔要使用的小刀片,仔细观察发现每个人的刀片放置位置是随意的,有人用完之后随手一扔,其中一个工人的小刀片丢在离设备“散热口”只有1厘米多一点的地方。万一掉进去会发生什么后果呢?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根本原因就是管理层不重视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改,不去明确小刀片应该放在何处,应该怎么放置,才是正确的。许多安全事故起源于细节,只有把各种安全隐患彻底排除,才可能有安全的现场,否则墙上的标语、责任心教育将是空话。
谈到这里,我说说对标语的看法。
图2-1 是某科技园管理处悬挂的标语。我相信就算满园悬挂,也丝毫不会减少隐患半分。
图2-1 某科技园悬挂的标语
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标语泛滥映衬出一副机制虚脱本相。在中国,标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在社会混乱无序而又控制乏力的战争年代,标语成为一种最常用的宣传和动员手段,也起到了一定的鼓动与宣教效果。但在某个特殊时期满街满墙的标语,把标语文化发展到了颠峰和极致。置身和平岁月中,越是标语文化大行其道的时段,也便越是相关工作运行与监管机制处于虚脱的时刻。但在各色标语贴满墙的特殊岁月里,标语既成为政治格局天下大乱的显著标志,更成为社会秩序动荡不安的典型症状。企业基本上也是如此,远在国外的优秀企业不说,就看看近在眼前的许多在中国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墙上只见显示各种公司经营目标、中短期计划、各种管理指标变化趋势、大量微创新改善事例、每月问题点列表等管理看板,几乎看不到标语。许多独资企业30年前刚进入中国时,一个企业95%以上都是没有经过现代化企业熏陶的中国人,企业面临中国本土人才严重短缺的困境,各种管理水平一时也难以与母公司一致。但由于他们秉持科学的管理思想,以务实的态度,极少空洞地谈什么精神、责任心、质量意识、执行力等,而是面对各种具体问题并采取有效对策不断去解决这些问题,积少成多,逐步提升管理水平,同时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精通科学管理的人才,最终凤凰涅磐,量变到质变,各种管理水平已经达到甚至某些方面超过母公司的水平,这些企业自身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独资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现场管理水平都在不断提升,远远高于当初进入中国时的状况。 反观国内许多企业,除了少数企业外,普遍来说,数十年过去了,许多企业的现场管理状况实在难以恭维,除了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设备、厂房、地面等改造外,现场管理的重点仍然在“抓干净卫生、摆放整齐”,“抓责任心教育”、“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考核”、“加大处罚力度”等方面。在科学管理思想指导下的方式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可以不断积累、不断提升水平,三、五年就能产生巨大的飞跃。而‘抓干净卫生、摆放整齐’,‘抓责任心教育’、‘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考核’、‘加大处罚力度’,哪个方面可以积累呢?比如‘责任心’,教育几次取得一定效果后,真的还可以越教育越好吗?如果‘责任心’真的可以积累,企业这么强调‘责任心’教育,那么多年过去了,整个企业的“责任心文化”应该十分强大才对。可惜在企业各级管理者中‘员工责任心太差’的说法不绝于耳,出了问题在纠正预防对策中‘加强员工责任心教育’的句子层出不穷。工厂管理水平是否能不断提升,与‘标语’无关,只与中高层对科学管理的认识有关。有了中高层管理者的正确认识,才能有中层干部与工人的实践:按正确的方向,以正确的方式不断提高、不断积累。
当一个企业不重视细节管理、不重视各种隐患的发现与整改时,发生安全事故、质量事故是必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许多企业数十年过去了,只能乞求上天保佑自己在任期间不要让“事故率、不良率超标”。 没发生重大事故是自己的幸运,发生重大事故怪自己倒霉、运气差。反观世界上许多优秀的企业,不罚款、不进行所谓的责任心教育,但管理者们强调四个零:“零事故、零缺陷、零浪费、零故障”,在各级管理者脑海所想到的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追求四个零。虽然他们知道完全实现“零”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许多管理指标上,比如材料库存周转天数、在制品数量、制造周期、原材料帐物不符率等,每年都不断制订更高的目标,并长期不懈地去追求实现新的目标。正是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益管理思想,不断地将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