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所致,人民对未经实践检验的事物都存在疑虑,在检验事物优劣时,习惯用现实带来的安全性和简单性进行考量。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人们的购买决定受控于习惯性,因而,非刚性需求的新产品在变为必需品或习惯用品的过程中,需要对大众持续进行需求的引导和激发,并建立价值信赖感。
这些趋势性的需求,就好比是星星火点隐藏在现实生活和习惯中,不易被察觉,而市场开创者一旦洞察到需求的微光,就会不断地朝它煽风吹火、添油加炭,让星星之火燎原市场,让潜在需求变成显性需求、微弱需求变成强劲需求,这是需求不断被引导和激发的过程。
有些需求的引导力和激发力来自产品的具体功能,比如,更好的产品使用体验。
人们习惯了招手即停的传统出租车服务方式,而Uerb、滴滴等通过私车共享来解决出行需求的新型服务,通过网络订车或就近调车的方式保证预约车能快速到用户家门,避免出现拒载、长时间等待、恶劣天气等车等使用传统出租车时常遭遇的让人不愉快的系列问题。
同时,有些粗心大意的乘客容易将物品遗留在车上,如果记不住出租车的车牌号又不拿发票,再碰上素质和品德欠佳的司机,遗留的物品很可能石沉大海。而私车服务通过网络订车,司机电话、车牌号等信息一目了然,并快速保存,一旦遗留物品很容易找到司机帮助查找。
在费用支付方式上,传统出租车的现金支付,找零既花时间又麻烦,而私车的移动支付更方便快捷。
显然,在通过补贴鼓励试用和圈子口碑传播的助推下,比传统出租车更佳的产品体验,让大众对Uerb、滴滴等私车出行产品的需求被快速引导和激发出来,一旦使用过一次,就会因其方便快捷等优势而被广泛接受,逐渐培养新的用户习惯。
对高关注度或即时体验效果非常明显和强烈的产品来说,这种更好的产品使用体验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需求引导和激发。例如,在以上示例中,私车和出租车截然不同的服务和体验会立刻带来强烈的对比,通过对比实现替代性的产品优选。
智能手机凭借无线联网和开放的操作系统,实现移动通信、娱乐、信息、支付等强大的功能,带来了与传统手机完全不同的用户体验,迅速激发了大众对新一代手机的巨大需求。从2007年第一代苹果(iphone)为起点,智能手机的发展在将近十年的历程中,全球普及率已接近40%。在中国,截至2015年4月底,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9.05亿,全中国三分之二的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机,并通过移动通信设备访问互联网。
而对食品饮料、日化类等关注不高或即时体验效果不明显的非必需产品来说,如非特殊情况,难以快速并爆发式地激发需求。
例如,20世纪20年代,美国政府实施禁酒政策,不含酒精的可口可乐成为酒精饮料的替代品,大街小巷的酒吧都在卖可口可乐,促使大众只能喝可口可乐,政策因素最大化了激发大众对可口可乐的需求。
而中国奶粉三聚氰胺事件让大众对豆奶、植物蛋白饮料等非乳饮料的需求得到了爆发式地激发。
一般而言,这类产品需求的引导和激发通过消费观念和产品概念的持续灌输来实现。如果更好的体验和更强的功能是对需求进行短跑式的引导和激发,让产品的爆发式发展成为可能,那么,靠消费观念和产品概念灌输的需求引导和激发过程则是一场马拉松,需要耐力和渐进引导。
2009年到至今,通过聚焦用脑人群,拓展高考季成为品类价值宣导季和销售季,建立和升级大众对产品信任等,六个核桃对大众一直在持续进行形态多样的“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的产品概念和消费观念的灌输,让其有益大脑的产品价值更广泛、更深入地影响潜在顾客,在社会大众对产品价值广泛认可的同时,牢固建立六个核桃和益脑营养饮料之间的心智链接。
对即时体验效果弱感知的产品来说,只有对其价值概念形成根深蒂固的观念认知,才能保障产品需求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对瓶装水来说,给消费者带来的唯一直观差异是价格,品质的优劣、水种的差别则完全通过概念来引导和灌输。因此,昆仑山上市5年来,对大众不断进行雪山矿泉的好水观念引导及灌输,耕耘和培育着高端水市场,而在中国,人们对高端水需求的引导和激发更是漫长和渐进的过程。
这也解释为什么大众广告是快消品重要的营销方式了,由于其差异化的价值感知弱,那么能在消费者大脑中产生差异化价值认知的观念灌输更需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了,讲多了,也就被大众认同了。比如,脑白金讲了十几年的“今年过节不收礼,要收只收脑白金”,尽管被批评为念经一样的恶俗广告,但“收礼只收脑白金”的概念却已牢牢印在了很多人的大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