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与厂家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资源互换系统,双方是以在区域市场品牌发展目标为核心结成利益共同体。因此,厂商共赢市场的第一前提是:厂家有明确的区域市场品牌目标、经销商认同厂家的此一目标。换句话讲,没有区域市场明确目标的厂家及不能认同厂家目标的经销商,很难在市场开发的艰难过程里彼此精诚合作。
厂商合作关系如图1-9所示。
图1-9 厂商合作关系
经销商是否理解什么样的厂家才是理想对象呢?我们从上面的关系图里可以看到,厂家的核心资源是四个方面:产品、品牌、组织、促销。传统思维的经销商通常认为最后一项,即广义促销才是厂家对自己的支持,其实是一种肤浅的理解。
(1)厂家的核心资源首先是产品资源,包括其现有产品的品质及未来的创新性产品,产品(包括服务)始终是获取消费者忠诚购买的核心因素。
(2)品牌。牌的个性、形象、趣味等是增强消费者信心、提高产品溢价的关键因素,厂家在品牌设计里所投入的资源也是不可忽视的支持。
(3)组织。对于快速消费品而言,市场管理是确保产品流通秩序与价盘稳定的资源性投入,经销商凭什么能赚大钱、长久地赚大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市场管理的水平。
(4)销售促进,其实是解决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问题,从某种意义上看更多是量变因素,而不是质变因素。
经销商的核心资源也是四个方面:渠道关系、运营软硬件、社会资源、市场研究。在某些快速消费品领域出现将经销商配送化的趋势,经销商在单纯地做产品的搬运工,而且是专销单一品牌的产品,实际上在形成封闭化的厂家渠道系统。这对于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与责任意识的大品牌来说,也是缺乏市场经验的投资人的一个不错的生意选择。但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渠道关系才是中间商(经销商)的立身之本,即使对配送商而言也是如此。
运营的软硬件即软件:人员与硬件:物流系统(包括仓储、运输、信息、财务四大块面的整合管理平台)。无论经销商起点如何,一个有远大志向的经销商只要在运营软硬件上具备投资眼光,将最终赢得更多品牌企业的青睐。
经销商在当地的社会关系,包括与政府管制部门、当地生意圈里的人脉关系,也是厂家所倚重的价值。此外,如果经销商具备对属地市场的分析能力,善于把握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特点,能够根据市场需要寻找合适产品,那么经销商就成为真正的“智商”了。
21世纪,中国经销商的淘汰速度将会更快,成为“智商”,与品牌厂家主动整合,构建一体化的生意运作系统,才是经销商从产品畅销、长销、高价销(或价盘稳定销)中获利的根本途径。现在到了传统经销商们反思自己、重新“定位”自己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