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素,心也要素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敬一约处”呢?就是要“齐庄中正”,要通过斋戒,使自己达到庄重、中和、平正的精神状态。当然,这里的斋戒并不是仅仅指吃素。

虽然吃了十几年的素,但经常还是感觉自己没有处在斋戒的状态。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斋,最重要的是心,你要有一颗素心才行,不光是嘴巴素,心要素才行!当然,通过吃素,达到斋心要容易一点,但也不完全是这样。我达不到斋心,所以不敢放任,还得老老实实地坚持吃素。我曾经用几句顺口溜给自己画了一幅像:“这个老兄,大言不惭。荤心蠢蠢,素嘴甜甜。贼胆想偷天上月,只为换点买米钱。满共只有笔一管,却想贩卖祖翁田……”人就是这样的,心里面经常充满荤腥味,但外表看起来,哎呀,我吃了多少年长素啦!我修行多精进啊!其实不然,像我这样,光表面吃素是不行的。

真正斋戒的最高境界,是庄子提出来的“心斋”。我们心里面要充满素净,没有那么多的荤腥,没有那么多的欲望,没有那么多的名闻利养,没有那么多世间追求。总之,心要素才行,人到无求品自高。

儒家提倡的“齐庄中正”,要通过一整套的斋戒仪式,让自己的精神处于高度洁净的状态。在古代,一旦遇到大事,天灾也好,战乱也好,王侯们一定要斋戒祈祷。

你看这些天,整个西南三省大旱,据说北方也开始干旱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们已经很焦虑了。古代遇到这样的情况,君王一定要领着百姓一起斋戒,祈求上苍免除对世人的惩罚。因为在古人看来,天人是合一的,天灾源于人祸,尤其是君主、领导者,自己在言行上、思想上犯了很多的错,上天才会降下灾难。这时候,就要通过斋戒仪式,洁净身心,虔诚祈祷忏悔,以求上苍免除惩罚。当然,古人在斋戒的时候,要沐浴更衣,把身体洗干净,穿上素净的衣服,不能穿红戴绿、花枝招展。

大家要注意,我们下周清明节去本光法师那里扫墓的时候,就不要穿那种大红大紫的衣服,要穿得素净一点,以表示庄肃虔敬。

另外,夫妻还要分居,每天只能吃素净的食物,食物颜色也要以米面这样的白色为主,绝不能吃肉喝酒。这些做到了以后,还要入关静虑,古人称之为闭关。佛教和道教说的闭关,其来源就是这里。现在,佛教仪轨里的闭关时间或三天,或三个月,或三年不等。当然,古代的闭关不一样,那时闭关就是七天,依据就是《易经》复卦大象辞说的“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以及彖辞中讲的“七日来复”。在七天的闭关中,洁净身心,闭门思过,让自己的内心恢复到赤诚的“斋”的状态。

只有通过这样的仪式,才能强化一个人内心中的庄严和肃穆,才能够培养出中正、严谨的气质。这样的人到了社会上才会被人尊敬,在人群中才会有号召力。

以前冯老师经常讲“养三气”,即养山林气、英雄气、庙堂气。这里的“齐庄中正”,就是养我们的庙堂之气、堂堂正正之气。惟有儒家的“主敬”,才能把这个庙堂气养起来。你若是学道,可以栖居山林,养这个山林气。你把山林气养好了,可以成为散仙,逍遥自在。但是,如果你是一个逍遥仙人,坐在庙堂里一点庄严威仪都没有,那也不是个事,别人对你也敬重不起来。还有英雄气,这个养好了,你可以成为英雄豪杰,可以杀身以成仁,舍身以取义。但是,如果没有庄重、肃穆的庙堂之气,英雄气太盛,就跟江湖豪强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真正要坐在庙堂之中,你就要有庙堂气,要浑身散发出让人充满敬畏的气场,这才稳当到位。

如果一个人成天开玩笑,常常逗说笑话,吊儿郎当一点正经也没有,这当然也很好,社会人群中也需要这样的人,但这样的人说说相声、演演小品逗个乐还可以,要让他带领大家干事业,带领大家建立治国、平天下的功业,就不是那么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