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一日不练手生

熟能生巧,多练是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清代唐彪曾说:“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唐彪认为,写文章关键在于常写常练,只要熟悉方法了,即使题目很难,写起来也觉得容易;不常练,写起来就会生疏,即使题目很容易,也会觉得很难。

公文写作非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常写常练。那么,到底练什么?我认为,文秘人员应把“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办”作为目标,在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下功夫。

1.常练脚力

公文写作需要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情怀,常练脚力就是要多跑,不怕磨破鞋,更不怕磨破脚,多到基层一线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弄清真实情况,能找到工作中的堵点,通过调查研究、汇聚民智,然后有效解决痛点、疏通堵点、克服难点,用脚步补齐思想短板,以脚力践行初心使命。

2.常练眼力

眼力是一种察言观色的洞察力。技艺精湛的工匠,听一听钢管的敲击声,就能知其规格用途;医术超群的中医,听一听病人的声音,便能知其大概病理;身经百战的民警,看一个人眼神,就能判定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些都是常练眼力的结果,对于公文写作而言,也需要一双“火眼金睛”,看透错综复杂的表象,看清文字背后的真相。

3.常练脑力

常练脑力就是要多思,让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勇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多吸“理论养分”、多补“精神之钙”、多悟“经验得失”,让思辨更理性清晰、让反应更机敏灵活。一旦写到某方面的文稿,就能迅速出思路、出提纲、出亮点,最终出精品、出佳作。

4.常练笔力

常练笔力就是要多动手操作、多动手写,把自己的思维、逻辑、表达、格局、视角等多方面的能力通过文字展现出来。写出好文章,前提是突破“不敢写”的畏难心理,然后突破“写不好”的技巧障碍,只有不断试错才能寻觅到高效写作“门道”。当然,这里的写是宽泛的,可能大家觉得公文写作很枯燥,实在不愿提笔了,写日记、心得、文学作品,即便是单纯地书法练字,也是一种收获。

事实上,我在工作中接触的很多领导,特别是那些高级领导干部,大多有重视写作、亲自写作的好习惯。他们每一篇精彩文稿、每一次精彩讲话,都是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