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强调“渠道为王”,独特而高度优化的渠道是企业制胜商场的法宝。渠道管理在今天的全渠道时代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把全渠道管理的新逻辑框架总结为:S.M.O.P 规则。这是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是从一个PDCA(Plan-Do-Check-Act)到另一个PDCA的无限往复上升的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渠道结构,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渠道政策,只有动态的调整才会使渠道优化而充满活力。
S:渠道的结构管理
渠道的结构管理即SM(structure management),它是渠道管理的基础。渠道的长度、宽度、广度是渠道结构的三个要素。渠道的长度也就是企业从产品生产到最终消费者经过的层级;渠道的宽度就是渠道中同一层级中相同职能的渠道数量;渠道广度则指的是不同特征的渠道数量。企业的渠道结构决定了企业的分销效率、成本和分销目标的达成。一个良好的渠道结构总是与企业的营销体系相符合,并符合企业的营销发展战略。
企业渠道结构的设计需要以企业自身的销售模式、产品特点、人力资源等为基础。企业在规划渠道结构之前,首先需要对渠道的状况进行盘点,通过盘点的结果设计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渠道结构;其次,根据设计出来的渠道结构实施渠道布局;最后,企业要进行渠道的整合以使渠道结构趋于稳定。
M:渠道的成员管理
渠道的成员管理,即MM(members management)。由于企业的渠道本身就是一个供应的链条,因此,企业对渠道成员的管理是渠道优化的重要工作。而成员管理也是商务人员的日常工作,此工作将贯穿于渠道管理的全过程,并为渠道的结构管理提供依据。在渠道的成员管理中,经销商(代理商)是其中最主要的管理对象,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经销商选择、经销商评价、经销商调整、经销商培训、经销商沟通、冲突的管理等。
O:渠道的运营管理
渠道的运营管理即OM(operation management)。渠道的运营管理主要指的是对渠道机制的规划和管理,它是渠道工作顺利展开并高效运转的润滑剂。渠道运营管理的水平反映了一家企业在渠道管理中的经验和水平。渠道的运营管理需要以制度、流程为前提,以执行、落实为根本,以有效、通畅为标准。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物流管理、信用管理、价格管理、促销管理、回款管理、信息管理(流程管理)等。
P:渠道的绩效管理
渠道的绩效管理为PM(performance management)。渠道的绩效管理在渠道管理中必不可少。渠道的结构、运营等是否有效需要通过绩效的评价来实现。通过绩效评价企业可以提出渠道管理修正的方案,制定下一步的渠道方案,使企业的经济活动顺利进行。企业对渠道绩效的考评可分为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它分为四步,即确定评估对象、选择评估内容、应用评估方法、做出相应的分析和调整。
耿鸿武,清华大学老科协医疗健康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客座教授),九州通医药集团营销总顾问(原业务总裁),清华、北大和人民大学EMBA特约讲师,中国药招联盟发起人,中国药商讲堂讲师,广州国际康复论坛2016国际学术委员会特聘专家,《输血服务蓝皮书》(社科院)执行主编。
著有《渠道管理就这么简单》《新电商:做剩下的3%》等。